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社会治理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在社区层面的一个微观体现。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工具普及到社区后,改变了社区的传播环境,给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带来了许多变化。社区治理的各个主体也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生着变化。其中,“政府—居民”关系的变化是这种变化的焦点所在。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与成熟的城市社区、传统的乡村具有明显的不同。这类社区相较于传统乡村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高,影响范围广,具有典型性。相较于城市社区,因其文化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受宗族血缘关系影响大,当下常常涉及征地拆迁等原因,各类矛盾多发、易发,是社区治理的难点所在。微信作为广为流传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工具因为能够提供便捷、廉价的信息服务,准入门槛低,在农村社区广为普及。所以论文选定了微信对农村社区治理的影响作为主题。论文提出的核心论述围绕着微信对社区治理中政府与居民互动关系的影响展开,围绕着这一问题,论文论述了社区治理中政府与居民关系的内涵和定义,参考相关研究及实际情况分析了政府与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及互动方式。论文重点讨论了微信是否有能力介入社区治理的过程并产生影响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证实了微信在农村社区的普及情况并分析了其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论文从信息媒介(微信的媒介特性)、信息源(来自于社区内外两部分的信息源)、信息用户(社区作为整体而言)三个维度分析了微信对传统农村社区的改变,解析了微信影响下的农村社区信息环境,并运用世界治理指标框架从“发言权与责任”“政治稳定与无暴力程度”“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治”“腐败控制”六个维度具体分析了微信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影响。论文最终认为微信有能力且正在对传统的社区治理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政府—居民”关系。继而通过对微信媒介特性的分析,论述了微信作为一种媒介能够为“政府—居民”关系带来何种样式的改变,并结合社区治理的固有规律总结了微信影响下政府和居民角色所发生的变化。在微信的影响下,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带有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特性,使得双方互动的方式向共在、共处、共商、共融的新模式演化,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地位逐渐趋向于平等。在农村社区的治理中,居民正在向治理的中心靠拢,而政府正在逐渐退出其日常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转而成为共治背景的维护者和监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