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农业交流史研究(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至今)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农业交流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雨历程,先后呈现三次高潮,两次中断,道路极其坎坷不平。这里的农业交流包括物的交流(即粮食、牲畜、大豆、茶叶等农产品贸易),也包括人及其科技的交流(即中国东北引进俄罗斯农畜良种和先进农机具、双方农业科技人员的交流互访、签订科研合作项目、相互交换物种资源、相互学习农业技术等)。新中国成立以前,双方农业交流以物的交流为主;建国以后,双方农业交流呈现贸易和科技交流并举的局面。   中国与俄罗斯本不是邻国,俄国原本地处欧洲,与中国相距很远,只是由于俄国的不断向东扩张,才开始与中国接壤,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东北黑龙江地区,彼此有了交流的可能。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在平等基础上中国东北与俄国开始了正式的“互市”贸易往来。鸦片战争后沙俄逼迫清政府先后订立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领土的重新分割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东北与俄国的农业交流性质由平等转变为不平等,贸易地点也推进到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沿江边区和松花江内陆地区。在粮食、牲畜、毛皮等农畜产品贸易的同时甘蓝、铃当麦等俄国品种传入中国。这一时期由于俄国远东的移民政策和清政府土地的开禁,双方农业交流得到初步发展。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远东地区的移民不断增加,各种农产品严重短缺,需求量迅速扩大,于是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俄国远东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贸易刺激了东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移民人数的增多,双方农业交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东北输入俄国的主要农产品有大豆、粮食和牲畜,俄国在中国东北还兴办各种农畜产品加工业。同时,因为中国东北与俄国远东茶叶贸易的扩大,中国种茶技术传入俄国。从俄国远东也传入中国一些俄国或其他国家的农作物新品种、农机具。   俄国十月革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东北与苏俄、苏联农业交流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东北与苏俄、苏联的农产品贸易有所减弱,但大批俄国人逃往东北所带来的农业良种和农机具却促进了双方的技术交流;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完全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国东北与苏联的经济关系骤然萎缩最后停止消失;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经过多次商洽才打通与苏联贸易的大门,1946-1949年与苏方先后签订三个出口农产品贸易合同,主要以农副产品换取急需的日用军需产品,从而促进了东北解放区经济发展,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建国初期(即1949年至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东北与苏联农业交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和封锁,我国政府只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科学技术合作。在两国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指导下,双方的农业交流随之进入飞跃式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东北向苏联输出大量优质农产品,同时引进苏联农畜良种为农畜品种杂交繁育提供条件、引进农业机械为我国农机实现国产化奠定基础。双方进行人员交流,苏联专家到我国帮助建设国营农场、进行技术指导,我国派遣留学生去苏联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改革开放的政策也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段时期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农业交流得到较为稳定而全面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农业科技人员的交流与互访、农业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农产品贸易等方面。   总体来说,300余年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农业交流呈现出间断性、受国际市场制约性和一定盲目性等特点。双方农业交流的成效显著,无论是农产品贸易还是农业科学技术与人员交流,都对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俄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农业交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地缘因素为双方农业交流提供了方便条件,中俄东部边境线全长4300多公里,有公路、铁路相通,山水相连,方便的地缘地理条件成为两区域交流与合作的给力因素。第二,政治因素是国家间能否开展友好往来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农业交流的外部条件,尤其是中俄两国国家政府间所签订的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更是两国农业交流的路标和指南针,在中俄交往过程中,各个时期所签订的不同性质条约深深影响着中俄农业的交流与合作。第三,优势互补的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双方农业交流的重要因素,早期俄国毛皮和中国大豆茶叶的相互输出就是明显的例子;现阶段中国人多地少,俄罗斯人少地多的经济状况为中俄两国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农业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第四,文化因素也影响着双方的农业交流,中华民族深受儒家学派和学说的影响,讲究忍让、礼仪,如早期的京师互市贸易为俄国使团免费提供食宿。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双重性、两面性和极端性特点,建国初期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正处于高潮阶段因为赫鲁晓夫的鲁莽之举而骤然停止就是明显的例子。在当代,随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农业交流进一步深入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从双方的农业科技合作、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和农产品贸易三个方面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其他文献
使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可靠和优质运行提供了手段。近年来,它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技术之一。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良好的控制效果和优质特性,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论文针对STAT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生活环境中,振动能量广泛存在,然而很多的振动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导致白白流失。   随着人们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研究一种清洁、可靠、廉价的发电装置成为具有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技术是指以有效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它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可以有
我参加教育工作已有近十八年,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一些经验。我现将多年的探究--农村中学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做法小结,与同行共同分享,共同进
随着电网互联和市场化的进展,潮流更加复杂多变,因此,科学描述发电与负荷的关系,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实现紧急调度和经济调度。本文基于经典电路理论提出电网电流分布理论,通过发电支路电流分布因子,明确了各个电源在支路中的电流分布情况,同时指出该分布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以电流分布理论为基础,提出电源负荷分配因子、负荷电源汲取因子和电源支路功率分布因子的解析模型及求解算法,揭示了发电机与负荷间直接的功率传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既能够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又可以进行处理水的回收与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为了提高污水处理
铝代铜是指用铝代替铜作为变压器绕组材质,是目前国内配电变压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根据变压器型号编制方法,铝线变压器的型号必须特殊标注,否则就是一种“以次充好”的行为,不仅带来经济损失,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发现了此类案例,但是只能通过变压器吊罩进行检查。该方法需要破坏绕组绝缘且操作繁琐,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方便快捷的无损检测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方法。方法的出
电力系统中的污闪事故严重威胁其安全运行,而污秽在绝缘子表面的累积是绝缘子污闪的必要条件,因此,了解绝缘子表面积污特性是研究其污闪特性的前提。然而,自然条件下的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过程受风速、静电场、绝缘子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表面积污过程非常复杂,难以进行观察研究。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环境风洞模拟典型绝缘子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积污特性,不仅对环境参数易于控制,而且成本较低,重复性好
针对现有故障诊断方法在遥信出现错误时实用性较差的缺陷,提出了将专家系统与信息论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新方法。在只有SCADA一个数据源的情况下,建立了基于实际信道的故障诊断信息传递模型。诊断系统采用层次关系和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对电网一次、二次设备以及故障信息建立模型。利用SCADA提供的保护和开关信息,采用专家系统正反向推理功能和信息理论来度量故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遥信错误造成的不确定性。按照通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