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部农村初中开设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初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者奠定基本的职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为直接就业的初中毕业生提供获得一技之长的学习机会。农村地区初中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一是体现在依据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提高农民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素质,为农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二是适应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既搞好普通初中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生活与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使毕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儿门实用的专业技能,成为能够运用科技知识、通过创造性劳动富裕起来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劳动者,即农村初中在面临着完成普教任务的同时,要完成好职教赋予的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的任务,使不升学的毕业生在进程务工或者在家务农都能做到运用技术,学有所用,发家致富。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均获得了不受家庭经济影响的入学机会,但在西部地区,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毕竟是少数的,大部分毕业生九年以后的出路何在?农村初中职业课程的不足甚至缺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不升学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在进入社会时手无一技之长,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思想无准备,进城就业无技术,在家务农致富无门路,这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以来所面临的艰难课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任务极为重要,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建设者这是现阶段教育的重点。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上要求农村地区的初中因地制宜适当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渗透职业教育因素,以期达到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初中级实用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但如何才是“因地制宜”?不少地方的初中学校尽管开展了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却在实施中发现困难重重,难以实施。重庆黔江区金溪初中是中国成千上万所农村初中的一所,它的普职结合模式实施从建立至今的发展过程也是新时期整个西部农村初中教育在此阶段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该校普职结合实施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金溪初中实施普职结合的开展状况不乐观,影响该校实施普职结合的因素很多,其中外因方面主要有经济结构的调整、经费投入的不足、社会观念的落后、社会需求不明显四个方面。内因主要有政府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师资力量匾乏、教学质量较差、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力度不够四个方面。由于“人为”因素较为明显,该校的普职结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社会认可度低、培养目标偏向普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培养形式死板、规模小、效益差等,为该校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当然,这些问题不仅出现于金溪初中,而且在整个西部农村初中普职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西部农村初中普职结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灵活地选择农村初中普职结合的办学模式,并且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西部农村初中普职结合的地位和作用,调动各方力量联合办学,才能保证西部农村初中普职结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农村初中适应和引导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