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1985年McCormack等报道发现肝硬化患者常常合并以较轻炎症为表现的胃黏膜病变,其在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呈细小白色网状如蛇皮状,甚至呈弥漫性出血红斑,病理活检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小血管不规则的扩张扭曲。后来将这种门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改变统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随着研究的深入,PHG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临床上PHG引起的急性出血少见,但仍有2%-12%的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原因为PHG,占首次发作上消化道出血的1%-8%,在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甚至达到30%-60%。目前,胃镜仍是诊断PHG及识别其有无出血风险的“金标准”。但在临床上,肝硬化人群的内镜筛查依从性较差。同时,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常常是PHG和静脉曲张均已发生,这类患者行胃镜检查时需要承担较高的出血风险。而目前缺乏对PHG筛查的简单无创行之有效方法。本研究拟探索影响PHG的风险因素及其对肝硬化预后生存的影响,同时开发一种PHG的无创预测模型。研究主要内容:1.肝硬化PHG胃镜表现及相关性因素分析回顾性分析8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记录其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溃疡病发生的情况,收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等资料,探讨其相互关系。2.PHG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选取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大坪医院住院并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700例。患者于门诊定期随访或2019年7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患者总生存时间和肝癌发生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探索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并计算风险比及其95%置信区间。3.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PHG预测模型700例肝硬化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两部分,前者作为建模组(492例)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PHG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与PHG相关的独立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对预测nomogram的鉴别、校准和临床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评估,另外208例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研究主要结果:1.肝硬化PHG胃镜表现及相关性因素分析本组肝硬化患者PHG发生率高达66.2%(574/867),其发生率及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黏膜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肝癌密切相关。合并PHG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高,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中位于第二位;PHG发生和程度与溃疡病的发生及其部位、是否合并肝性脑病、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无明显相关性。2.PHG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肝硬化合并PHG 比无PHG患者预后更差(P=0.01)。虽然重度PHG有比轻度PHG患者预后更差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398)。无PHG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8.2个月,一旦合并PHG时,缩短至59个月,合并严重PHG时甚至缩短至52.2个月。同样,随着PHG的发生和加重,肝硬化患者的1年及5年生存率也逐渐下降。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HG、血红蛋白和MELD评分与患者总生存独立相关。我们同时随访了患者HCC的发生,在无、轻度和重度PHG患者中分别有16例、23例和5例患者发生了 HCC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的无HCC生存时间与是否合并PHG或严重程度无关。3.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PHG预测模型基于建模组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采用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Child-Pugh分级等参数构建了 nomogram模型。该模型在建模组中C指数为0.773(95%CI:0.730-0.816),采用bootstrap自举法后C指数为0.761。在验证组中进行外部验证的C指数为0.745(95%CI:0.673-0.817)。该模型在建模组、验证组和总人群中的AUC值分别为0.767、0.724和0.756。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风险和真实发生风险之间的拟合程度良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阈概率范围从0.15到0.93之间可使患者临床净获益,临床有效性较好。研究主要结论:1.肝硬化PHG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和预防PHG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和并发症。2.PHG是肝硬化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与HCC的发生无关。3.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有效预测PHG发生风险。第二部分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医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约1/3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会引起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其1年内再出血率超过60%,死亡率接近20%,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自1988年提出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被应用于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之后,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成为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重要措施。随着TIP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目前TIPS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候群,如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顽固性胸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也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的桥接治疗手段。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而言,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肝移植,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肝源的来源极其有限,TIPS已成为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可及的最主要终末治疗措施。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 Child-Pugh 评分被广泛用于预测静脉曲张出血后的死亡风险以及预测肝硬化相关的手术结果,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TIPS治疗后相关的预后预测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肝硬化TIPS患者住院手术期间费用、术后再入院情况等预后相关资料分析,探寻其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实践。研究主要内容:1.术前肝功能对肝硬化TIPS患者医疗负担影响回顾性调查25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TIPS手术住院期间医疗费用、住院周期和日均费用,并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半年内再住院情况,分析术前肝功能状态对其影响。2.肝硬化TIPS患者术后再住院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52例肝硬化行TIPS术患者信息,以术后半年内发生再住院治疗为事件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再住院组和未再住院组,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其预测事件发生的准确性。研究主要结果:1.术前肝功能对肝硬化TIPS患者医疗负担影响肝硬化TIPS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108例、Child B级131例、Child C级13例,其中位住院费用分别为9.10、10.07、10.83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位住院周期分别为10.0、11.0、1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位日均费用分别为0.94、0.90、0.71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再住院率分别为22.2%、36.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评分、iMELD评分与患者手术治疗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呈现正相关(P<0.05),而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评分与患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未见相关性(P>0.05)。2.肝硬化TIPS患者术后再住院影响因素纳入分析的25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TIPS患者,有79例于术后半年内发生了再住院治疗事件。再住院组患者的年龄、AST、Chi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显著高于未再住院组(P<0.05)。Logistic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OR=1.029,95%CI:1.004-1.054)、AST(OR=1.007,95%CI:1.001-1.014)、Child 评分(OR=1.373,95%CI:1.145-1.647)及 iMELD 评分(OR=1.080,95%CI:1.031-1.132)共 4 个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评分是影响患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5,95%CI:1.028-1.531,P<0.05),其 AUC 为 0.630。研究主要结论:1.不同肝功能Child分级肝硬化患者行TIPS术住院费用、住院周期及半年内再住院率不同,但住院日均费用无差异。术前肝功能Child评分、iMELD评分与住院费用关系有一定正相关性,而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评分不能反映住院费用。2.肝功能Child评分是影响肝硬化TIPS术后半年内发生再住院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准确性为63%。
其他文献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研究表明,AS的发展进程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息息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受MCP-1的调控,单核细胞迁入动脉内膜转变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迁入内皮下摄
第一部分: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腹部创伤的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目的:腹部创伤在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过去,开腹探查是治疗腹部创伤的最主要手段。20世纪腹腔镜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国内缺乏探讨腹腔镜治疗腹部创伤价值的随机对照试验,且现有研究所纳入病例数普遍较小,现有证据不足以形成被普遍认可的专家共识。因
背景及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会引起严重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属于糖尿病前期阶段。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且关系密切。临床观察中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
隐喻是基于认知心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艺术设计上运用是通过寻找设计对象之间联系,以一个对象的特征去指代另一个对象的特征,将特征转化成视觉符号语言展现到作品中。视觉符号语言的感知主要通过我们身体本身的感官,关注我们自身与环境的交互达到最直观的设计体验。认知者可以通过对视觉符号结合自身经验和记忆的认知唤起与设计者共通的情感。新闻资讯是对我们所处世界的事件和经验的总结性表达,人们每天会从手机、电视、电脑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中各项产业发展都起着重大的支撑作用。目前中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逐渐过渡为现代农业,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型,农业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方向。农业经济竞争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中国近六年颁布的中央1号文件均指出,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是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途径,是促进农业发
医疗设备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对医疗需求的攀升,医疗设备种类、数量快速增长。其在医院固定资产总额中占比高达55%~75%,且以每年15%~25%的增长率继续增加。一旦发生故障停机,轻则影响诊疗效率,重则威胁医、患安全。因此,如何及时高效修复故障,保障各类医疗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尤为重要。传统的医疗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通常是根
研究目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作为妊娠期特有疾病,其特点为孕20周后发生的血压超范围升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PE严重损害母婴健康,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同时孕产妇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已经成为围产儿、孕产妇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发病率为5%至12%,国内的发病率为2%至6%,尚缺乏大宗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PE的致病机制无法通过“一元论”解释,可能由多因素、多
小学阶段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阶段,是人生最基础的学习阶段。少年强则国强,小学也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当前,许多小学教师存在教学积极性不高;工作满意度低;职业倦怠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学校中缺乏对教师良好的激励。本研究以小学教师教学激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激励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完成国家培养目标。同时,丰富了小学教师激励的理论体系。
一、背景肝细胞性肝癌(HCC)在肿瘤相关致死性疾病中排第4位,全世界所有肝癌病例中大多数都发生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肝癌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占比较大。随着HCC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治疗能够明显延长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然而由于HCC容易复发和转移,目前对于晚期肝癌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HCC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尤其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得到了重视,但针对目前多数靶点的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近几年我们熟悉的一句话,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提上日程,人们开始关注并寻求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精神上的充实。作为近几年的一个消费热点,旅游消费占消费量比例的人越来越多,而住宿生活消费在旅游发展消费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多越大。随着消费水平与精神追求的提高,住宿消费由最初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最初注重实用向现在注重精神体验转变。而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丰富的体验标准也促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