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母语单独设课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近20余年来,语文作为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中的的必修科目之一,无论从国家课程,地区课程,还是学校课程的层面,都是重点科目与基础科目。语文教学所传承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一直为教育学者津津乐道。然而,随着长期极端化的教学方式和教研方式的固化,语文这块国学净土也慢慢沾染了模式化的怪圈。从备课到授课再到课堂反思与评价,都是同一的模式和同一的思想,缺少教师自己独立的教学探索。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学生发展和教学反思等方面积极改进,给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不发展就不会进步,不进步就会被淘汰,这样的教学趋势势必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起着推动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趣味性,彰显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的生命活力,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成为当前每一位语文教师最紧迫的教学任务。“同课异构”这一活动的兴起与出现,启迪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灵感,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之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各个学校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也使得广大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并成为改革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主要手段。纵观“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探索活动,各界对“同课异构”这一概念并无一个统一的界定,对此的分类也是各有依据,而实践性的统一经验也没有相对完善。本论文研究结合所在实习学校当前开展的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积极参与其活动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同课异构”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进行概括总结,界定其概念并加以分析阐述,设计与实施研究,通过长期介入来探究其活动的流程策略。所在实习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已经4年时间,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特点的结构模式,具有一定意义的参考价值。在实习期间,发现该校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是井然有序,但是任何活动都有一些误区,在研究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特在文后提出,并给与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