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东部中晚侏罗世生态地层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地层学是利用再造古生物群落来分析地层,恢复地质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真实面貌,探索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在划分地层、对比地层和恢复古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在深入探讨生物的进化、灭绝、演变、发展阶段及其控制因素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羌塘盆地位于西藏北部,青海南部,发育着我国最完整的侏罗系海相地层,因此,深入研究羌塘盆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羌塘盆地乌兰乌拉湖地区和安多114道班附近所测制的4条剖面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地层学方法,对其进行生态地层研究。 通过岩石特征分析,将4条剖面分别划分为中上侏罗统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结合生物化石特征,在4条剖面上划分出Corbula群落、Corbula-Protocardia群落、Donacosmilia corallina群落、Chlamys-Protocardia群落、Entolium群落、Gervillella-Protocardia群落、zChlamys-Astarte群落、Ceratomya concentrica群落和Blanfordiceras-Buchia群落共9个群落,其时限为中侏罗世巴通期和上侏罗世牛津期—基米里期。 对9个群落进行分析和对比后发现,乌兰乌拉湖雪莲湖地区频繁出现的淡化海水环境,使其区别于其它地区,可能原因是此地区所处位置较接近于河流入海口。兰丽河剖面的Chlamys-Astarte群落和马料山剖面的Chlamys-Protocardia群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属于一个生态单元。安多114道班的2个群落反映出该地区从滨海陆屑滩转变为较深水浅海陆棚环境的过程。 结合底栖组合的概念,将9个群落分别归并入BA2、BA3和BA4底栖组合,确定此9个群落的生态位。并以Blanfordiceras-Buchia群落为例,探讨群落从出现到衰亡的演化过程。 通过对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对比分析表明,生态地层可以提高地层的划分精度,并且对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在讨论地震应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提取了影响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性因素,并借助ArcInfo平台,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利用地学“区划”手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