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性探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西治国方略的建构过程中,哲学人性理论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西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一道文化景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既然是人的内在要求,这就决定了政治与人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任何治国方略都隐含着人性观念,而且这种人性观念构成了这种制度设计的深层根源。人既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之一,又作为社会的产物,理应既包括自然属性又包括社会属性,并且两者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偏废其一。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是人作为物质的一种形式得以存在的根据,是人与大千世界万物相区别的根本规定性。人的本质就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人的本质不是人性各具体规定性的任何一个属性,而是这些具体属性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因此,考察人性必须立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人性观念的精髓在于全面地为我们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客观的发展规律。政治设计只有以对人的全面认识、把握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政治效果。中西国家只有在全面把握人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两极互补、相辅相成。即在正视人性缺陷和恶的同时,看到人性善的一面。既内向治心,依靠道德修养,保持、调动人性中良善的本性;又外向治人,利用制度和法律的力量,从外部强制性地约束人性中恶的本能和恶行,方能实现理想的政治设计和政治运作。目前在我国,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与人性观念之间的纽带。以人为本既是人性观念发展至今的价值诉求,又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准则,又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终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体——人的全面社会关系和谐问题,它体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和谐的基本状态。这一社会发展状态是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完全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层面上探讨人性观念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就要注重法治,道德,制度建设与人性观念的相互影响、渗透,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时间这一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本文试图通过解读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以期引起人们对自由时间问题的关注,进而形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本文共分四部分:第
在评价创造性时,应重视技术效果对技术方案整体的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的启示应当是指能够启示区别技术特征对整个技术方案的效用带来改善的信息,而不是指区别特征自身单独具
<正>自2009年开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以来,广东目前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但由于部分县级政府未履行医改主体责任、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医改工作离目标要求仍
我们研究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不能绕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青年黑格尔分子,无政府主义创始人施蒂纳。恩格斯曾经称他是“现代无政府主义的先知”。其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
2009年4月,许伟毕业后作为一名讲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信息学院,仅仅三年的时间,便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副教授。由于在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向的出色工作,获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我国2008年授权发明专利运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我国专利运用能力建设取得成效,发明专利实施率超过60%.专利技术转移率接近二成,知识产权试点
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在经历了漫长的不和谐的发展过程之后,人们又开始重新关注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进入21世纪,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
《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朴学家王先谦编选的两部骈文选本,本文结合这两部选本分析了王先谦对待骈散之争的态度以及他的骈文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王先谦
本文以人类探寻的斯克斯之谜为切入点,旨在对“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解答。文章通过回溯中西方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后,确立了马克思的人的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尤其是成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发展和发展观的真正涵义是什么?这可能不是人人都回答得清楚的。发展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和涵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