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命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一直很重视城市化建设,一直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下大力度积极发展农业,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实现,从城市化到再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快速发展、进步过程中,教育一直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到2010年农村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的53.4%,中国要想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那么首先要缩小农村和城市的贫富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质量。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一直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黑龙江省也深刻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人才,靠教育。然而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和教育观念上的相对落后,黑龙江省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黑龙江省教育资源的浪费,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的省情。通过大量的搜集和统计黑龙江省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以推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是什么因素造成今天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对比分析,选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规模进行了科学预测。依据预测结果,结合黑龙江省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解决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发展问题的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制定符合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