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小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长,规模迅速扩张,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城市发展的约束日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郑州大都市区范围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里明文规定的,《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化郑州大都市区,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郑州大都市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郑州大都市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高低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够为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对策。本文通过构建合理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综合指数法模型计算郑州大都市区综合承载力及都市区内各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时空演变分析评价,通过构建协调度模型得出郑州大都市区各个城市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度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度,再通过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郑州大都市区及都市区内各个城市2020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最后根据制约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的短板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为郑州大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通过综合指数法构建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水平不高,除新乡市在研究时段节点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波动上升外,其他四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均呈稳步提升态势;(2)对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出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时空演变状况,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在研究区间呈正向发展型,除新乡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呈波动型正向发展外,其他四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均呈正向发展型;(3)通过构建协调度模型对郑州大都市区各个城市内部子系统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然而,在不同的时间段制约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的短板因素各有不同,每个城市子系统承载力在不同时间节点有较为明显的波动;(4)通过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20年的郑州大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郑州大都市区五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均是提升的,表明该大都市区的承载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市有巨大的发展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