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从不发达经济发展阶段,进入到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这个时期劳动和资本已经在工业部门得到开发利用,出口部门建立起一批以纺织、皮革、食品加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同时耐用消费品、化工、能源等资本—劳动密集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出口。服从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目标是:用资本—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代替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充分挖掘具有较高产出率的现代生产要素,由原来鼓励出口数量扩张的政策转向鼓励出口质量和结构优化的政策,提高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的经济效率。 从1996年到2005年,其中经历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重大外贸事件,我国的出口鼓励贸易政策也经历了由政府干预较多的鼓励出口向中性贸易政策的转变。从总体上看,我国出口鼓励贸易政策正在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但在某些具体政策工具的执行和政策工具组合上仍然缺乏效率,应对其实施后的政策效率进行评估,为未来如何构建更有效率的出口鼓励机制提供评估标准体系和政策依据。 当前国内学者对中国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经济效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造成政府在制定出口鼓励贸易政策时缺乏相应的参照评估贸易政策经济效率的指标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首次创立了评估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经济效率的指标体系,并通过这些指标体系来分析中国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的经济效率。在借鉴荷兰经济学家J.丁伯根提出的定量经济政策工具的效率系数理论,将该理论延伸到出口鼓励贸易政策中,首次提出了出口鼓励贸易政策工具的效率系数,并对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三项主要的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的效率系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当前出口鼓励贸易政策向高效率方向调整的政策建议。 本文试图通过创立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经济效率的可测度指标体系,来分析我国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的经济效率。此结果用来说明政府在制定出口鼓励贸易政策时需考虑哪些因素以及当前出口鼓励贸易政策实现目标的力度。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无法做到一种政策工具对应一个政策目标,某一政策目标往往需要若干政策工具的组合才能实现,因此本文除了分析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的经济效率,还需要研究如何综合运用几个政策来促进出口,即对出口鼓励贸易政策效率系数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