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建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AIS患者。以卒中中心申报(2018年11月1日)前后为节点,将高级卒中中心申报之前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及中心申报之后的设为观察组。比较卒中中心申报前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一些核心质量控制指标的变化,如时间窗内到达医院的患者比率、静脉溶栓率,血管内治疗率,桥接率、病死率、抗血小板及抗凝率等。以及静脉溶栓患者入急诊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血管内治疗患者入急诊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 to puncture time,DPT)、入急诊至首次血管再通时间(door to reperfusion time,DRT),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对照组291例,观察组共34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房颤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发病6小时入院患者102例,占比35.1%;观察组发病6小时入院患者195例,占57.2%,两组发病6小时入院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两组出院时以及入院时NHISS评分差值,对照组差值为-1.78±3.75,观察组差值为-2.42±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溶栓患者44例,占15.1%,观察组溶栓患者106例,占31.1%;对照组取栓患者3例,占0.01%;观察组取栓患者39例,占11.4%,其中桥接人数9人,占2.6%。5.对照组DNT平均时间65.50±22.48分钟,入院至血检报告平均时间38.89±19.48分钟,入院至CT报告平均时间36.38±19.24分钟;观察组DNT平均时间39.20±14.90分钟,入院至血检报告平均时间30.87±16.71分钟,入院至CT报告平均时间14.68±14.38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取栓DPT平均时间80.67±16.92分钟,DRT平均时间343.33±160.03分钟;观察组取栓DPT平均时间105.82±49.87分钟,DRT平均时间215.61±103.80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对照组心源性卒中患者81例,其中抗凝患者48例,占59.3%;观察组心源性卒中患者103例,其中抗凝76例,占73.8%,两组抗凝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抗血小板患者193例,占91.9%,观察组抗血小板患者225例,占94.5%,两组抗血小板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对照组28例出现并发症(9.6%);观察组27例出现并发症(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卒中中心建设优化卒中绿色通道,缩短了DNT时间、入院至血检报告的时间、入院至CT报告的时间,增加了溶栓率及取栓率。2.卒中中心建设丰富了救治手段(如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更加规范。3.卒中中心的建设可以改善救治患者的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