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文脉记录着城市空间发展的脉络,反映城市功能、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要素的变迁,是研究城市历史建设发展、特征、价值内涵的重要方法。通过解析城市文脉,在城市文脉中去赋予城市遗产“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意义,梳理城市遗产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全面解读城市历史信息,把握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历史文化名城内保有众多历史遗产,并能反映出特定的风貌,具有独特的城市特色。作为历史上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它是自然生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要素在空间中的高度凝练,记录着某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转折点或反映出该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个发展历程,是追溯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入制度化的建设阶段。形成主管单位由国家逐级至各地方政府;从法律规范到理论研究再到规划实践等的完善保护制度体系。然而,在当今完备的保护体系中下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依然出现城市历史记忆模糊与特色消解、城市历史空间不断蚕食、城市文化传承异化等现象;名城内城市遗产面临碎片化、孤岛化、乃至破坏消失等危机。其原因本文总结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对城市遗产及其内涵价值的认知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国家与省市评级的遗产本体保护完善其周边环境得到保护与协调,但是对未评级的遗产本体、以及具有历史信息的非遗产本体的认知与保护出现缺失,导致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信息的流失。其二,虽然遗产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得到保护与协调,但是遗产本体之间的关联关系、遗产本体与城市整体背景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保护与协调被忽视;即遗产之间的“共时性”特征的认知与保护较为模糊,导致遗产之间信息链被碎片化而不能完全表达。其三,在保护过程中城市遗产统一以历史的范畴进行保护,而非将城市遗产与对应特定的时空范畴相联系起来;即遗产之间的“历时性”特征的认知与保护被忽视,城市遗产之间的“前因后果、先后关系”的历史信息出现信息混乱。本文从城市文脉内涵特征出发,结合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提出文脉空间单元的概念,梳理城市遗产的关联关系,构建城市文脉解读方法。并以第一批公布的名单中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为例,运用文脉空间单元对西安城市文脉进行解析,梳理城市遗产以及背景环境之间“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系,探究城市发展脉络、历史特征与内涵。以此为基础,提出历史文化传承策略、城市特色保护方案与历史记忆延续路径。通过对文脉空间单元的运用,为城市文脉纳入历史文脉名城保护工作提供方法论的支撑,弥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对城市遗产及其内涵缺少认知路径的不足,避免在保护过程中城市遗产保护及其背景联系碎片化、孤岛化,城市历史信息流失、混迹与异化。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第一,立足于城市空间文脉与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提出文脉空间单元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界定方法界定方法,为本文对西安城市文脉的解析提供方法论支撑。第二,立足于城市空间系统层次划分,在对西安文脉空间构成要素调研统计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即城市地域文脉空间、城市城区文脉空间、城市街区文脉空间,梳理文脉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完整解析西安的城市空间文脉,获得城市空间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第三,立足于城市文脉解析成果,提出基于城市文脉空间单元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空间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