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约束聚变稀土发光示踪材料的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合成出能够检测惯性约束聚变(ICF)靶丸中微量β射线的荧光粉体,本文采用合适的方法合成了三类荧光粉体,粉体颗粒细微、表面性能好、易于复合在塑料靶丸薄层中,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发蓝光的ZnS:Ag荧光粉体,引入了巯基乙酸(CH<,3>COOSH)作为分散剂,控制了ZnS粒子颗粒尺寸。探讨了Ag<+>离子的掺杂量、巯基乙酸的加入量、物料比等对所得产品的影响,使用XRD、SEM、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了粉体粒度、结构及发光性能。 其次,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荧光粉体CaSO,:Eu,CaSO<,4>:Dy,MgSO<,4>:Dy,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结构物相、晶粒度和荧光性能。分析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和晶化温度对所得产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第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3+>、Mn<2+>共掺杂ZnAl<,2>O<,4>发光粉,并对其结构、粒度以及光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Ce<3+>和Mn<2+>的能量传递关系。分析了原料配比,锰和铈的掺杂量,以及pH值等影响因素对产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产品荧光性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工作:一、在乙醇胺与水形成的二元混合溶剂体系中对碲的纳米线和纳米管进行了可控制合成,并实现了两者的相互转化,讨论了其生长机理以及各种反应参数对产物形貌
本论文对近二十年来各种类型的小分子与DNA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研究的方法及手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将电化学分析法和光度分析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亲应用于小分子与DNA作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如今资源匮乏的时期被广泛关注。相对于已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无机硅太阳能电池来说,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光电转化器件。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太阳能光伏器件,它具有重量轻、价格低、可室温溶液加工和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势。目前,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有了巨大的提高,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效率已经超过14%。为进一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学位
现代工业发展迅猛,伴随而来的水资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众多污水处理技术中,光催化因其绿色、环保、高效等优势被日益关注并脱颖而出。Zn O半导体具有能带宽(3.37e V),激子结合能高(室温下可达60 me V),热学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点缺陷和位错少等优点,同时Zn O的形貌易于控制、合成原料价廉、制备过程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紫外光发射器、太阳能电池、电子产品、压电转换器等领域
层状锰酸锂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理论比容量高等优点,但其结构不稳定,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较差。在层状锰酸锂中掺杂一定量的其他金属离子,如Cr~(3+),Al~(3+),Ga~(3+),Co~(3+),Ni~(3+),Li~+等,能够提高层状锰酸锂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并由此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但掺杂层状锰酸锂存在锂含量较低,在充放电过程中相应的脱锂—嵌锂量也比较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