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文数据库是通过论著之间的引用情况建置的数据库,其能够揭示论著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具有检索和研究的双重功能。自1963年美国信息研究所ISI(现在的汤姆森路透社)建立SCI以来,现在已经形成了SCI、SSCI、A&HCI三大国际著名引文索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的概念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将核心期刊与来源期刊简单的等同起来,从而导致出现了对引文数据库使用不当的现象。同时,由于三大引文索引受到不同语言以及文化背景等的限制,使得许多地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些本土化的引文索引相继建立。其中,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形成了包括我们熟知的CSSCI在内的“七大期刊遴选体系”,在台湾则建置了TSSCI和THCI Core。但由于两岸的期刊准入制度和学术环境等的不同,两岸在对来源期刊的遴选机制方面也存在差别。我国大陆与台湾作为同样使用汉字的地区,具有同宗同源的文化根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其在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设置上也有较强的可比性,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两岸人文社会科学引文库来源期刊遴选机制的对比研究,总结出两岸的共性与特性,以及两岸在引文库本土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从而促进两岸在学术上的交流与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个案调查法,文献计量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并结合归纳演绎,以及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从厘清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的概念着手,首先介绍SSCI和A&HCI t匕较成熟的遴选机制,然后介绍海峡两岸本土化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遴选机制,并通过对两岸引文数据库的建置目的、遴选范围、遴选目的、遴选指标、来源期刊数量、评审委员会构成、数据库效用、数据库影响力的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色与不足,针对两岸的具体情况,从数据库功能定位、遴选指标合理设定、期刊学科分类、收录范围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通过各项对比最终得出结论,两岸的引文数据库的建置目的都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的,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来源期刊的遴选,以期遴选出能够代表当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水平的期刊,并利用引文规律对这些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基本数据。但是,由于台湾学者倾向于征引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而本地区学者互相征引较少,所以其引用次数不具有较强的统计意义,以至于TSSCI更像是一种主观层面的排行榜,而不是所谓的引文数据库,相比较而言,我国大陆的CSSCI对于来源期刊的遴选则更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