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147个强沙尘暴天气个例的综合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尘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尤其是强沙尘暴是破坏力更大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发展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且还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强沙尘暴及其预报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0~1997年中国北方147个典型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研究,首先根据沙尘暴天气类型特征进行了环流形势分类,系统地研究了强沙尘暴的高空环流特征、不同环流型下强沙尘暴发生频率,通过物理量诊断分析,初步揭示了强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并筛选物理意义明确、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建立了以天气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相结合的强沙尘暴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春季强沙尘暴平均每年约5.1次,发生次数以80年代最多,80~90年代次数有减少趋势.②从天气预报的角度来考虑,强沙尘暴前48小时、前24小时和当天的天气形势分别分成了3、4和6种天气型,前48小时高空500hpa环流场特征可分为:Ⅰ型,其天气型的影响系统在大致为60°~75°E,45°~55°N范围内,温度场上有一个强冷中心(-37℃),槽区至槽后有冷平流;Ⅱ型,其天气型的影响系统处在咸海到巴尔喀什湖即中亚地区,槽底南压到35°N,等温线较密集,槽区至槽后为强冷平流;Ⅲ型,其天气型的影响系统在新西伯利亚或新疆北部附近,冷空气多是从新西伯利亚来;前24小时500hpa环流形势可分为A、B、C、D四种类型.③在前48小时的Ⅰ、Ⅱ、Ⅲ型下,南疆区发生强沙尘暴的频率都较高,范围也较大,其次是河西区和河套区,西藏区均较小.④诊断分析表明,涡度场能显示产生强沙尘暴的天气形势,涡度场上显示槽区至槽后是正涡度,槽前为负涡度,且涡度中心较明显;散度显示槽区至槽后的辐合趋势,但位置偏南和偏东.⑤6个区的强沙尘暴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有很大差异:河套区强沙尘暴与诊断量的相关性较好,河西区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好,北疆区与各因子的相关性要好于南疆区,东北区和柴达木区强沙尘暴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很好.
其他文献
该论文以1998年HUBEX加密观测期间的资料做背景,试验了TRMM PR以及TMI各类产品在多个方面的应用,涉及TRMM卫星微波遥感降水的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首先,以PR资料为校验值,利用TM
应用NCEP/NCAR40年再分析计划提供的风场、气压场、海温等资料以及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ERS)提供的日长变化资料,计算大气角动量及其水平、垂直输送,分析其气候及异常特征,发
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因此必须
该文利用GMS-5红外通道的亮度温度资料和1998年HUBEX加密观测期间的地表观测资料,卫星资料和地表参量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了云的分类识别,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表温度和地
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诊断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偏多年与偏少年在高度场、辐合辐散场以及地表气温场的特征差异,分析引起夏季东
本论文主要研究2002年我国长江流域梅雨期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机理和结构特征。首先通过对一次梅雨锋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卫星云图上的Tbb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中
该项工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500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和高度场加海温场对中国降水可预报性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我们的预测结果与实况对
该文利用1961-2000年青藏高原55个气象站的常规地面温度、降水、相对湿度、蒸发量四种气候要素观测资料,以及1961-2000太平洋、印度洋海温资料,对青藏高原气候要素的时间演变
认真贯彻注重政绩的原则,搞好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评价,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合理调整使用和奖惩干部,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党的基本路线的
热带气旋是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之一。与内部结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相比,国内外在热带气旋发生方面的工作都比较少,进展也很缓慢。由于观测资料十分稀少,以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