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一直是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自尊的稳定性,不少学者也进行了探索。本文旨在探讨自尊受威胁的情境下,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变化规律,从而从这种变化中更深入地了解自尊的功能和机制。在本文的研究背景部分,主要概述了自尊及内隐自尊的概念,介绍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在威胁情境中所发挥的功能,回顾了内隐自尊补偿效应和外显自尊补偿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实验一以内隐联想测验和Rosenberg自尊量表为工具分别测量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水平,将智力—常识测试题作为自尊威胁的材料,验证威胁情境下出现内隐自尊补偿效应还是外显自尊补偿效应。通过设置不同的环境压力以及威胁方式来初步了解内隐自尊补偿效应的作用。实验二的测量工具和威胁材料都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了认知干扰、延时等额外影响因素,从而考察内隐自尊补偿效应的稳定性。实验三加入了情绪干扰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设置不同的情绪干扰方式来考察情绪唤醒对内隐自尊补偿效应的影响。此外,对威胁材料的性质也进行了认知和情感上的区分,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负性刺激—消极情绪—内隐自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方法上,实验三在使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基础上加入了签名效应的测量方法作为内隐自尊水平的另一指标。研究发现:1、自尊威胁情境和自尊威胁刺激在有一定环境压力的情况下都会引发内隐自尊补偿效应,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刺激和环境引起的焦虑,并且和导致该焦虑情绪的威胁材料性质无关;2、认知干扰和情绪干扰非常容易抑制内隐自尊补偿效应,内隐自尊表现出不稳定的一面;3、外显自尊对自尊威胁不够敏感,相对比较稳定;4、积极情绪和直接面对威胁比采用压抑的防御方式更能有效地对抗焦虑情绪和维护外显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