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影像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相关高危因素,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经病理确诊的周围型NSCLC患者资料,其中发生脑转移78例,未发生脑转移194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按照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是否与危险因素暴露是否相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相关因素列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出各个体脑转移的预报危险概率,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报能力,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诊断界值。最佳诊断界值根据约登指数确定,约登指数最大时所对应的点为最佳诊断界值点。结果(1)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肺癌确诊年龄,原发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相关影像特征如原发灶形态、胸膜凹陷征及癌性淋巴管炎等8个因素是NSCLC脑转移可能危险因素。性别、原发灶部位、原发灶边缘在有无脑转移组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轻患者、腺癌、低分化、N1-3期及胸膜凹陷征是NSCLC脑转移的高危因素。(3)NSCLC脑转移概率预测模型公式:Logit(π)=-4.609+1.458×年龄+1.317×病理类型+1.243×分化程度-1.388×N分期+1.253×胸膜凹陷征。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报能力。我们发现当诊断界点为0.657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分别为79.4%、80.2%;当诊断界点为0.628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3%、75%;当诊断界点为0.665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5%、79.2%。结论年轻患者、腺癌、低分化、N1-3期及胸膜凹陷征是NSCLC脑转移的高危因素。T分期及相关影像特征如原发灶形态、癌性淋巴管炎是发生脑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