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红水河岸风景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的目的是选择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优良的植物品种,提高石山地区的植被质量,优化美化红水河流域的植被景观,形成结构稳定、生态良好、山水秀美和特色明显的植被生态体系。主要利用了层次分析法(AHP)来进行植物的选择,并根据红水河沿岸地形地貌进行针对性的植物配置。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植物种类选择模型,并提出了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岩溶适生性、河岸适生性、景观性,以及十个三级因子,分别为耐旱性、岩生性、耐瘠薄性、水土保持能力、生长能力、适应性、观形、观叶、观花以及色彩。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因子权重。(2)将因子层进行量化,并对岩溶区风景林树种和土山区风景林树种分别进行评分,其中任豆、枫香、台湾相思、火力楠、仪花、龙眼在岩溶区和土山区植物选择评分中都在4分以上,说明这些树种在生长性、景观性等方面的综合指标都比较高,适合成为红水河沿岸风景林造林的骨干树种。(3)根据视觉效果的重要性对红水河植物配置区域进行划分,划分为可视一面坡植物配置、沿河岸景观绿化带植物配置和沿河岸码头节点植物配置。(4)可视一面坡植物配置是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条件,将研究范围内段划分为大化电厂——贡川乡水段(岩溶地貌)、贡川乡——古河乡水段(岩溶地貌)、古河乡——江南乡水段(土山地貌)三段来进行配置。主要是针对宜林荒山荒地及无立木林地进行人工造林,疏残林、低产低效林分别进行补植和纯林改造成混交林。(5)河岸景观绿化带植物配置主要是对景观绿化带缺口进行补植绿化,研究从两岸百年一遇的洪水位线至其延伸10m的范围内,将这一研究范围分为三个主题,分别为:“花迎五洲,果留四海”、“翠竹通幽,红棉尽染”、“七彩瑶乡,情动流香”。(6)对沿河岸码头节点植物进行重点配置,突出每一段及其所在河段的主题特色,分别是大化乡旅游码头、古河乡旅游码头和江南乡旅游码头,体现红水河山水文化和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