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中央政府多次强调住房保障建设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做到应保尽保,但是落实到地方,由于主体的差异,住房保障政策在执行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凸出的问题就是无法做到“应保尽保”,现阶段我国政府只能负担保障生存的社会保障,因此,合理科学的住房保障收入线是住房保障政策有效实施及住房保障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本文在吕梁市居民可支付能力的基础上测算该市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收入线。能够为这一地区的住房保障收入线的合理测定提供参考。本文在国家大力发展住房保障的背景下,对地级市吕梁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与住房保障收入线的研究得出相关结论来为地级城市保障收入线的测定做参考,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住房保障、住房可支付能力、住房保障收入线的研究状况、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回顾了吕梁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得出了吕梁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收入线;对吕梁市按家庭七分组划分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本市居民低收入人群和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吕梁市居民的收支状况对他们的住房可支付能力进行了三种方法(房价收入比、HAI、剩余收入法)的测算,以一户三人的家庭规模、九十平方米的商品住房、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收入为测算指标,最后得出该市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存在问题。基于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运用剩余收入法,从绝对需求角度出发,通过贫困线标准和吕梁市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支出数据,测算得出绝对住房保障收入;从相对需求角度出发,基扩展线性消费模型得出相对需求下的住房保障收入线。在测算中运用了数据模型和比较分析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归纳对比。为提高吕梁市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和科学的制定住房保障收入线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