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人的关系,是评价社会进步、文明发达水平的一项基本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注重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大学生人际关系发生了多样性、复杂性、冷漠化、功利化的嬗变。 本文认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我国高校校园和谐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缺失问题。然而,他们人际关系和谐的能力并不是与身俱来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自身努力和社会实践才能获得。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特殊的交往对象、特有的心理情绪以及重大的历史使命,作为大学生学习成长重要场所的高校,应积极引入一种全新的范式来调适和解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引导他们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使其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全文具体分为以下四部分: 导论部分在把握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研究过的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研究的现实背景、目的意义、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分别从理论的创新、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才的素质结构等角度来说明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是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相关理论思想,本部分主要在马克思主义人际交往理论的指导下,广泛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论及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思想指导。 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并在前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简单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特征做了描述,并建构了基本的理想模式。 第四部分是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实现对策,提出从高校、个人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以促进其和谐。
其他文献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人文、地理环境差别很大。因此,单一的国家体育课程体系很难满足我国不同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需要。如何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做到
公平是社会发展追求的核心目标,公平感是对这个目标的感受及体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更能体现出“公平”的优势,但近年来愈加明显的、令人困惑的问题却是:以“共同富裕”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自1994年6月10日开始实施,十几年来,在国家和各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和提高,但是各省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