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促使国内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课的步伐逐渐进入多样化发展的阶段。省域内,各地市级城市普通高中选修课实施主体之间关系愈加复杂,鉴于此,本文以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课制度的实践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题。 本文以宁波市三种类型的六所普通高中作为调查样本,分别以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评定法,以认可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实施选修课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选修课制度,需要从教师、学校和政府共三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选修课制度的健康发展,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全文共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解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界定了相关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论述了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课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实施选修课的两个基础理论:教育选择理论和课程选择理论进行深入剖析,说明为何旨在高中开设选修课程,为其找到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从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结构分析,横向比较新课改下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结构与以往课程结构、纵向比较浙江省与其他省份的选修课程结构。第四部分以宁波市为例,从选修课程的设置、开课模式、开发流程管理和基础建设等四个方面,调查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课程的实践。第五部分以认可度作为衡量选修课实施效果,通过问卷的编制和数理分析得出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课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针对现行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文认为,浙江省实行选修课制度数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普遍认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选修课效果较差,而部分教师则认为选修课的教学条件需要完善,选修课制度实施的外部阻力很大;特色类和融通类学校较难落实选修课制度;中老年教师很难适应开设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