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基质气体多尺度传质机理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储层基质储渗空间结构特征与复杂气体传质机制的认识不足是制约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对页岩基质气体多尺度传质机理的研究,能够为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基础依据。选取川东龙马溪组露头页岩岩样,对露头页岩矿物组成及孔渗物性参数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页岩基质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达58%左右,粘土矿物为27%左右,孔隙度为2.89~7.07%,渗透率为0.008~0.0514×10-3μm2。揭示了工区页岩储层低孔、特低渗发育,含大量的微纳米孔隙和微裂缝,微裂缝的存在增加了页岩基质孔隙度,但其不同程度的连通性导致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相关性差,相关系数为0.19。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低温氮吸附等方法对页岩基质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表征。揭示了页岩基质孔隙纳米到微米级别的多尺度发育特征,以纳米孔隙为发育主,其中基质孔隙主要以有机质纳米孔及石英长石等溶蚀铸模孔形式存在,微裂缝主要以片状矿物层片间形式存在;孔径在2~20nm的微孔孔隙体积占比最高,可达60%左右,孔径在20~50nm的中孔孔隙体积占比次之,可达30%左右;孔隙结构近似变直径圆柱形毛细管物理模型。利用自行组装的基质孔喉-微裂缝“串、并联”耦合气体传质装置进行了页岩基质气体传质效率评价。结果显示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受气体滑脱效应及分子扩散作用影响明显,表现为“并联”传质系统流量倍数随驱替压差的增加而增大,“串联”传质系统F-F-M配置方式气体传质能力最优。基于气体多尺度传质特征实验,分析气体滑脱效应及分子扩散作用对气体传质过程的作用机理,考虑页岩气藏基质孔喉多尺度特征、气体赋存状态、储层含水特性、气体传质特征等相互间的关系,引入气体吸附层分子厚度与水膜厚度参数修正页岩气藏有效孔径尺度,并利用变直径毛细管孔隙模型,改进现有页岩基质气体传质模型,最终建立一种受气体吸附层分子厚度与水膜厚度、气体扩散作用、滑脱效应等影响的页岩基质内气体传质数学物理模型,揭示页岩储层基质天然气传质机制。
其他文献
旋挖钻机作为技术含量和机电液集成度最高的大口径桩基础工程高端成孔装备之一,目前在我国已由完全进口转变为自主研发与制造为主,其应用日趋广泛。因此,对旋挖钻机及其关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生活的不断追求,养殖产业不断扩大,但就目前动物防疫状况而言,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出口困难和药物残留等。动物防疫工作对动物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动物病源微生物的不断变异,而致动物疫病越难控制,这样不仅会对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将严重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基层动物防疫现状,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