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虚拟·超越——高校校园网的人本化建构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nn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多年(三个阶段)发展后,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与应用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先进的管理观念,重视校园网中的技术层面,忽略制度层面及精神层面,轻视其内在的人文价值的重要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网的质量和水平。应纠正现有的对校园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人文价值的偏颇认识,加强对校园网的人文价值的重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其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正确引导校园人适时地走进校园网,适当地应用好校园网,以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为终极目标,有力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 本文基于对高校校园网的本征分析以及从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校园文化冲击三个方面对现实校园网所存在的问题的深刻剖析,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的人本建构假说。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中应具备三个重要思想:整合、虚拟和超越。利用整合来建立和建构校园网,通过对校园网中的整合的意义、整合的视野以及整合的范式的探讨,将校园网所包含的诸多因素有机整合起来,追求高校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使用虚拟作为手段和策略,通过分析校园网中的虚拟的“虚”、“真”、“在”,虚拟现实校园,构建校园网、虚拟、校园人三者的合理的关系,创造一个新型的虚拟大学;超越现实校园网,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环境,实现高校校园网的理想与价值:实现校园的本真——回归生命的教育和实现人的本真——超越性的存在,让校园网成为校园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家园。
其他文献
目前就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无论是一般学历还是高学历都面临着就业难的情况,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在国民教育素质不断提高,各大高校逐年扩招的时代背景下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针对教师压力过重,一般认为教师压力应对策
布鲁纳的思想转变是一个颇令教育学和心理学界注意的话题。在第一次认知革命中,布鲁纳以结构发展论向当时的主流,也就是行为主义和刺激一反应的学习理论,提出直接的挑战。1960年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经所属学校部门批准,以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健身娱乐和丰富课余生活为目的,依据社团章程而自愿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随着高校中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