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形截面钢构件双向压弯破坏机理及应力计算模型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薄柔截面钢构件凭借轻量化绿色环保等优点,不断被抗震设防地区采用为低多层轻钢体系的抗侧力构件。局部屈曲破坏的破坏模态决定了薄柔钢构件低延性的特点,而双向弯矩的作用会放大薄柔钢构件低延性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对薄柔H形钢构件双向压弯滞回性能与屈曲理论进行研究,以给出合理的设计建议。本文以H形截面钢构件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双向压弯下的滞回性能和破坏机理展开研究。
  首先,基于一系列H形截面钢构件的单轴及双轴压弯滞回加载试验结果,考察了加载方向角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加载方向角下强度、延性、轴向刚度及耗能能力等参数的影响特性,揭示了加载方向角对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一组直线型双轴压弯滞回试验,探讨了扭转效应对H形钢构件的影响机理。
  随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使用已有试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校核。基于试验校核过的有限元模型,对H形截面钢构件进行了多种参数组配下的参数分析,包括翼缘宽厚比、腹板宽厚比、轴压比和加载角度等参数。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得出参数对H形钢构件破坏模态的影响机理。
  接着,通过上述分析可知,H形截面钢构件在不同加载角度,轴压比和宽厚比组配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破坏模态和滞回性能。选取其中全塑性破坏模态的应力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基础,总结了双向压弯H形截面构件全塑性破坏模态的应力发展规律,为提出相应的应力分布计算模型奠定基础。
  然后,基于上述应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平截面假定,提出了H形截面钢构件在双向压弯全塑性破坏模态下的全过程全截面应力分布计算模型。基于所提出的应力发展模型,给出相应应力状态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在模型中充分考虑了H形钢构件截面尺寸,加载角度,轴压比和加载位移(级)的影响。并且基于大量的参数分析结果,比较了所提承载力计算模型和有限元的全过程弯矩-位移曲线,对所提出应力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智能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以及数据类型海量地增长。伴随着机器学习理论不断地完善,使得机器学习在现实的生活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机器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最小化训练数据上的正则化经验风险来寻找测试数据上期望风险最小的模型,但该模型假设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具有相同的联合概率分布。而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等实际的应用中,上述模型假设基本上无法满足。如何基于存在的不同分布数据散
学位
喷射器可以同时实现流体升压、喷射和混合三方面功能,其以相对简单的机械结构和无运动部件的工作特点,以及低成本易维护、易密封、高可靠、长寿命、工质适应性强等突出优势,是热法低温多效蒸馆(MED-TVC)海水淡化系统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氢循环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文在传统喷射器结构与理论基础上,综合应用机理分析、模型仿真和实验验证手段,对喷射器内部流体流动现象、机理以及整体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领域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我们渴望发现潜在于这些数据中的知识与规律,正是这一需求造就了数据挖掘学科的兴起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领域,数据挖掘涉及了数据库、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和数据可视化等学科.数据分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目前已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如决策树归纳分类、贝叶斯分类
学位
该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粗糙集和统计方法的数据挖掘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对粗糙集方法进行了扩展,提出一种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方法,以胶合板缺陷检测为对象,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该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的实现、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应用和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软件进行
学位
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图像去噪是所有其他后续处理的基础任务,无论任何基于图像的研究以及应用,都需要图像作为输入源来构造整个框架。如果所用图像不太理想,会使后续的处理出现误差,影响最终的结果。具体到单个应用场景下,高效且优异的去噪结果将会使整个任务可以更好地完成,取得良好的效果。近些年,由于互联网的广阔推进,同时作为互联网前沿的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在图像处理细分方向如目标检测、识别等研究以及具体
学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节点间以无线电的方式进行通信,无线电通信容易受到信号干扰、噪声、和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信链路的不可靠性,且传感器节点携带的电池能量有限,有效的预测链路质量有助于选择高质量的链路进行通信,从而提高点对点通信的概率,减少由于差链路而引起的过度消息重发,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延长网络寿命。  通过分析链路特性,本文从接收
多变量时间序列(MTS:MultivariateTimeSeries)分类问题广泛存在于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应用、医学、金融、多媒体和生物科学等众多领域。在多变量时间序列分类的研究工作中,传统的方法需要度量不同序列之间的相似性,或从原始序列数据中选择并提取有效的特征,或依靠深度学习网络进行分类,存在无法处理可变长度的MTS,时间复杂度较高,无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等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处理可变长度的
交通事故安全问题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信息化、智能交通等技术的普及,城市交通部门收集积累了海量交通事故数据,这些数据中蕴含了交通事故的规律和模式。挖掘出隐藏于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针对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方法备受城市管理部门、工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关注。  相较于一般的全局模式,局部模式可以提供数据集中用户不易感知的更细粒度的信息,但也更难分析发现。领域
高强度螺栓连接作为钢结构主要连接方式之一,因其安装便捷、易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工程中普遍使用。而使用在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钢结构(桥梁、带悬挂吊车的屋盖结构、风力发电装备、大型游乐设备等)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高强度螺栓受拉疲劳破坏问题。目前关于高强度螺栓疲劳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施加预拉力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疲劳试验和理论研究更为有限。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7)和山
学位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加速向前推进,各类大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其中不乏有高层建筑和架空输电线路的出现以及地下空间和沿海地区工程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在施工中表现出桩身整体质量好,施工工期短,施工环境环保,单桩竖向承载力高,压桩力可控,抗裂性能好,复杂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抗拔桩基础。自上世纪70年代末,管桩在我国高层建筑、近海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复杂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