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机构养老”成为了缓解我国现阶段养老压力途径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机构养老事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能够提供的服务仍存在着缺乏专业化,服务质量低,服务方向与入住老人的需要不匹配等问题。基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这就使以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介入到机构养老服务中成为可能,并且有着较大的让其专业方法发挥作用的空间。然而,以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机构养老服务在诸多层面上面临着困难。一方面,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本土化、职业化进程尚未完结,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除去社会工作自身发展较缓、受认可度低等因素外,笔者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发现:社工在机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困境是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介入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探究社工在养老机构中可能产生的伦理困境种类,伦理困境的形成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或解决办法就显得尤为关键。社工在介入服务中产生的伦理困境按照与不同相关群体的互动可划分为:社工与服务对象互动产生的伦理困境;社工与同事(护工)互动产生的伦理困境;社工与机构(决策者)互动产生的伦理困境。本文以笔者在H老年公寓的社工专业实践为基础,仔细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出交错于社工、机构,服务对象三者间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同角色间价值观的冲突、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社工在机构中角色定位模糊、社工在机构中获取资源困难,工作者缺乏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与训练五个方面。并在详细的论证后得出: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提高社会对于养老事业的资源支持,加快养老机构的转型是解决有关伦理困境难题的客观要求;社工正确认识在机构中的角色定位,依据专业伦理准则在伦理困境中做出正确的伦理抉择是解决有关伦理困境难题的内在因素;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的研究,注重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模式是在根本上规避伦理困境产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