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强迫和热力强迫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演变的物理机制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1980年~1999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改进后的低阶谱模式方法,并在同时考虑热力强迫和地形强迫的条件下研究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演变的物理机制.首先,我们采用近二十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亚洲地区地表面温度异常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地区地表面温度异常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关键区域在青藏高原,其关键时段为5,6月份.在分析了大气环流的基础上,提出在热力作用和地形强迫作用下青藏高原前期的地表面温度对同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的初步气候学概念模型.这说明在研究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演变的物理机制时有必要同时考虑热力强迫和地形强迫的共同作用.其次,参照前人的工作将空间傅立叶分析的方法引入到低截断谱基函数的选取中来,以克服以往选取低谱截断基函数的主观任意性问题.在定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曲型突变年和渐变年的基础上,使用最优3因素子集反演的方法分别得到了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典型突变年6月和渐变年6月500hPa高度场的低谱截断基函数组.用同样的方法获得了描述北半球地形场的低谱截断谱基函组.显著性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场能较充分地反映出实际场的主要特征.最后,我们采用经曲的多平衡态理论研究了考虑地形强迫和热力强迫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突变和渐变的物理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北极海冰面积(ArcticConcentration)、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中国12-2月月平均资料以及SVD和Morlet小波分析技术,诊断研究了海冰、海温与我国冬季及各冬月气温之间的联
一、甲午炮火的尘埃中诞生的咏史诗n  公元1894年秋,时值甲午。“怒声汹涌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的钱塘潮也掩不住东海那边传来的隆隆炮声与举国上下丧权失地的恸哭声。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5模拟了陕北地区植被变化对当地天气系统的影响.植被变化对该地区天气影响的物理过程因此可以被总结为:植波生态治理后,改变了地表的反射特性,
利用近50年的梅雨资料、中国160站降水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安徽省的梅雨,探讨了梅雨与大气环流、梅雨与ElNino事件的联系,并对梅雨进行了预测试验.小波分析
谢尔盖·云夫(即毛岸英)和伊万诺沃国际儿童保育院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幻想着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军事训练后,到二战前线去打击法西斯。他多次向苏联领导人包括斯大林提出请求,但
该文采用NCAR/PSU的中尺度非静力有限区域模式MM5-V3为数值预报模式,采用以MM5和它的伴随模式为基础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为同化模式.以NCAR/NCEP再分析资料为背景场,运用BDA(b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消费平台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消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生活水平,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和
西北干旱灾害严重,该文利用50年(1951~2000)中国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降水,气温资料,44年主要农作物旱灾受灾和成灾资料.建立了一套西北干旱灾害评估的指
该文第一章概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第二章根据国家测绘局提供的地理DLG数字线划图数据、CINRAD所需地图投影变换后的数据格式及天气雷达对地理信息的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