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模型,观察大鼠脑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脑含水量、血清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等,探讨芪黄汤防治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五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黄汤大剂量组、芪黄汤中剂量组和芪黄汤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芪黄汤(黄芪与大黄按2:1配制)事先灌胃一周,再对模型组和芪黄汤组大鼠用2%的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切开颈正中皮肤及浅筋膜,钝性分离右侧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舌骨肌,显露颈总动脉与迷走神经,在颈总动脉深面穿线备用。结扎颈外动脉,微动脉夹夹闭颈内动脉,在近颈总动脉分叉约3mm处剪一小口,用制备好的栓线插入颈总动脉并收紧活线结,松开微动脉夹,将插线推送入颈内动脉内。当遇到阻力时,说明插线已达大脑中动脉的起始处,停止插线,插入深度从颈总动脉分叉处计,一般在18.5±0.5mm。扎紧颈总动脉活线结,固定插线血管外的部分,缝合浅筋膜和皮肤。等动物苏醒后出现明显偏瘫症状,身体倾斜,爬行旋转。6小时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血制备成血清,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取部分脑组织用干、湿重对照检测其脑含水量;制作1%的脑组织匀浆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取视交叉至脚间窝冠状面制作石蜡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和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1.光镜显示,正常组大鼠脑组织内神经元轮廓清晰,多呈锥形、星形、梭形。细胞周围有狭带状亮区,细胞核大而圆,着色较深,位于细胞中央,偶见嗜酸性核仁。模型组,水肿主要发生在梗塞区的皮质层,神经元轮廓模糊,细胞周围间隙明显增大,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增宽,胞体着色变浅,胞核浓缩,甚至核溶解,胞质分界不清,可见明显的软化灶,及粒细胞的浸润。芪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好转,且这种变化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芪黄汤大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表现为神经元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大深染,细胞间排列较整齐,界限较清楚。中剂量组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界限清晰,细胞间隙增宽,胞核有浓缩。小剂量组细胞松散,分界不清,细胞周围间隙明显增宽,细胞核浓缩,甚至核溶解。芪黄汤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与大、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2.模型组动物的脑含水量、MDA和NO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SOD的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芪黄汤组与模型组相比,脑含水量、MDA、NO的含量显著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增强,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且与药物剂量成正相关,其中芪黄汤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黄汤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有:①芪黄汤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神经元细胞在受到缺血缺氧时的损伤;②芪黄汤能改善局部血流量,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③芪黄汤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④芪黄汤能减少NO的生成,防治脑缺血缺氧的后续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