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报告的语料基础是笔者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试飞院”)进行的航空科技交替口译实践活动。航空科技口译相对于笔译的区别主要在于翻译时间和翻译语言两个方面。在翻译时间方面,航空科技口译工作总是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口译译员的主要任务是把讲话人的思想正确地传递给听众,使交谈双方能相互沟通。这对译员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现场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翻译语言方面,航空科技口译一般需要处理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原语话语。比如,在作业现场,航空科技口译主要以口语语体为主。然而,在会议、培训及其它相对正式的场合,译员则面临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选择。这也给航空口译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实践证明,上面所提到的俄汉航空科技口译的特点所造成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词汇和句子的翻译上。如果译员对主要词汇(术语、外来词、复合词和缩略词等)和常见句型的掌握和处理得当,那么航空科技口译的水平和质量就会大幅提高。本翻译报告主要以尤金·奈达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笔者在试飞院实习期间所参与的试飞员和航空技术人员培训口译项目为依托,结合实例分析了航空科技词汇和句子层面口译中的常见问题,研究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此类口译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本实践报告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详细介绍了口译任务背景、口译任务性质、项目委托方性质和委托方对译员的要求。第二章从材料搜集、专业知识准备、理论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及其它方面阐述了译前准备情况。第三章为本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笔者把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案例的分析。第四章总结了我们在航空科技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