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vk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是第三代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它利用沼气所形成的内循环作用,使泥水充分混合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它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少、运行稳定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厌氧反应器研究的热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硫酸盐废水的特性及其处理技术现状,本文采用IC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较系统地研究其特性,对拓宽其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IC厌氧反应器启动采用人工葡萄糖配水,接种污泥取自 ABR培养的厌氧颗粒污泥。在不添加硫酸钠情况下,通过逐渐提高进水COD浓度和流量,考察IC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运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了颗粒污泥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60d的启动运行,COD容积负荷达到29.4 kgCOD/(m3·d),产气量达到11.9L/h,COD去除率基本维持在83%~97%之间,出水pH值稳定在6.7~7.6之间,出水碱度维持在1900~2500mg/L,出水VFA稳定在50~120mg/L之间。启动期间颗粒污泥的粒径和沉降速率均有所增大,SS和VSS也均有所增加。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影响因素的静态实验表明:过酸、过碱和不适当的C/N比不利于厌氧颗粒污泥形态保持和微生物生长,但污泥负荷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不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蛋白质肽键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发生了变化,羧基、醇和酚则在强酸条件下(pH3)消失,C/N比和污泥负荷对EPS(胞外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影响不大。   IC厌氧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阶段,保持进水COD为6500mg/L,通过向进水中添加硫酸钠来模拟硫酸盐废水,在不同硫酸盐浓度下,研究IC厌氧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的运行参数;当反应器出现抑制现象时,研究投加硫酸亚铁前后对反应器运行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盐容积负荷的增大,COD去除率有所增加,出水DS浓度、SS、碱度、pH呈增大趋势,产气量逐渐减少。当COD/SO42-<2.0时,COD去除率开始下降。投加硫酸亚铁可以有效降低硫化物对厌氧生物处理的抑制作用,COD去除率从52%提高至78%,产气率从1.43L/h提高至2.78L/h,出水pH值从5.2提高至7.6,出水DS值从590mg/L下降至320mg/L。   根据IC厌氧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的试验结果,对IC厌氧反应器中硫酸盐降解动力学模型进行推导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确定了反应器的硫酸盐降解动力学参数。
其他文献
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前期对水工环地质勘察是决定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而水工环地质勘查是整个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勘察建设人员需要将完善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情况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or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CHMIK) on senile osteoporosis.METHODS
清洗净化是固体废弃物有效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论文以含油污泥和废弃塑料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绿色环保的两相流介质对废弃物进行清洗回收,重点针对不同类型废弃物的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于生活的需求也不再仅限于吃饱穿暖等,对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就诞生了无线通信技术.现在较为常用的无线通信包
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稳中向好的局面下,城市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当前城市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这样的情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所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客观因素,我国城乡教育存在一定差距,在农村教育中开展因材施教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
乳品废水富含蛋白质和乳糖等营养物质。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从乳品废水中回收营养物质和水是未来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如今,膜技术,如纳滤和反渗透等,在废水回用中扮演着
本文从当下学生特点,思考并践行学生能够接受和喜爱的德育创新形式。文中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一是从人文管理上如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改变
期刊
目前已有的数学模型主要模拟活性污泥或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 Sludge,AGS)处理低碳氮浓度废水的过程。模型中生物脱氮以自养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作用为基础,不适合模拟AGS
“梅花赋——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主题作品邀请展”5月18日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本次画展由中国文联主办,江苏省文联和中国文联演艺中心共同承办,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著名歌唱家郁钧剑主持开幕式。  此次展览邀请了黄永玉、范曾、韩美林、王明明、冯远、刘大为、吴悦石、崔如琢、何家英、欧阳中石、李铎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