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近年来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科学工作者持续关注的高热点问题,其中气候变化综合区划作为系统化的表达气候变化的方法,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综合区划研究。在综合分析当前气候变化现状基础上,利用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别探讨了气温与降水量的年际空间变化,并完成气温、降水区划。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相关极端气候指数,再通过熵权法进行赋权,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叠加,完成综合极端气候区划。最终结合两者结果得到区域气候变化综合区划图。(2)气候适应性评价研究。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指标体系,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气候适应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单位GDP能耗、人口密度)、状态层(气温、降水、空气质量等)、响应层(森林覆盖率、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等)。利用统计分析相关原理,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评价系统与气候的适应度值,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适应性评价模型。(3)以四川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由于四川地貌分为东低西高截然不同的两大地理区,地势差异造成的气候变化明显,因此选择四川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立的方法对四川省1980-2017年间151个气象站点数据进行分析,对四川气候变化综合区划进行了划分,得出四川省川东北地区综合气候变化较快,主要涉及南充市、广元市、广安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遂宁市。在此基础上,以南充市和广元市作为分析对象,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7年间,南充市与广元市的气候适应能力不断增强,而且两城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南充市整体适应性一般,广元市相较于南充市总体适应性较好,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和区域政策实施下广元市人口密度更小,森林覆盖率及人均耕地面积更高等,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南充市与广元市的气候适应性年际变化,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通过气候变化综合区划和气候适应性评估,研究结果可以为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对于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