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中国周边形势剧变,为确保在边疆地区的统治,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治边政策,由古代国家的治理模式转向现代国家的治理模式转变。民国时期德宏地区的边疆治理,在对边疆治理方式与目标方面,继承了清末以来的转变,但是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云南沿边地区到民国时期仍残存有土司,土司制度在当地实行数百年,势力根深蒂固。民国时期云南历届政府限于内外条件的限制,难以以军事手段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不得已只能更多通过设置行政机构、调整行政区划、发展交通及教育等方式,逐步削弱土司的势力,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但土司也不甘被削弱,往往以各种方式对抗国家的政令,与政府官员周旋以延续自己的权力。直到中华民国时期结束,德宏地区的土司制度仍未彻底废除。本文共五个部分,绪论中主要回顾了目前与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及与德宏土司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主要回顾了德宏土司制度的起源及演变。第二章介绍了民国时期德宏土司的概况。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民国时期德宏地区的边疆治理与土司的关系,并尝试分析土司在边疆治理中的地位及影响。结语部分总结民国时期德宏地区的边疆治理的成就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