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演变至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统武术作为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随着社会化的发展不断演变,其发展也必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如何利用当前社会的有利条件继续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又如何通过传统武术这个项目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值得深思探究的课题。为了探讨此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笔者以山西太原这个自古具有“尚武精神”氛围的兵家必争之地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走访观察法、调查访谈法以及走访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然后对太原市内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进行了现状调查、对比分析、总结反思、提出建议。在文献综述范围内,突出了以前学者对各地传统武术在文化意识形态发面等各个方面的探究,反应出我国学者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尚有些许不足,为下文论述作好铺垫;文章主体部分是以山西省太原市一些典型性拳种套路及练习场所和练习爱好者及教练员为切入口而展开调查研究,了解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爱并且武术锻炼的群众面不够广泛,并且在习武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中断的人数较多;武术相关协会推广力度不够,培训及赛事活动匮乏,难以形成覆盖面广泛的影响;在校园中武术的重视培养力度不够,学生习武团体不多,社团还未组织起来;社会中民间习武团体日渐衰弱;因为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扭曲了武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本质,并形成消极影响;还有武术古籍中习练术语晦涩难懂,套路繁杂不精练等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为注重武术健身网点建设、提高武术相关拳种协会规范组织化程度;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重在培养武术指导员业务骨干,起到引领带头指挥监督作用;学校应当重视武术教育,根据精简的如《旭日东升》武术操等活动培养小朋友学习武术的兴趣,重视苗子选拔后备人才的培育;重视宣传传统武术正心修身、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习武练舞的氛围;顺应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发现发展武术经济;组织专家拳师精炼武术动作、精简习武术语;并注意重组武术的“文化引领”之途,走“文化回归”之路;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中心对武的重视及支持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化;武术拳种及门派的相关协会及相关社会组织团体健立健全化;武术邀请赛、交流赛、友谊赛等赛事及各项目展示活动多样化;大力培育传统武术项目学校,并配备专业武术教练员走体教结合的特色化道路;社会传统武术项目体育指导员发展应当专项化、专业化;武术文化系统整理便于传承化;传统武术产业市场开发不断扩大化,积极筹备社会办训基地,体育局应给与经费、人才、技术等相关支持,并负责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