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368-1571山西边军后勤补给初探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nlei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明代,面临的边境安全隐患主要有蒙古、西番、吐鲁番、女真和倭寇,这些边患持续时间长、波及地域广,因此边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代王朝边军的后勤补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军事力量的大小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明代也不例外。在明代各地边防军中,山西边军作为防御蒙古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后勤补给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明王朝的发展轨迹。然而,至今还未有一本专门研究山西边军后勤补给的专门性成果问世,只在零散的与之相关成果中才偶有提及。后勤补给的概念涉及范围很大,如各项制度和规则的制定、实施和保障;各执行机构的设置、职掌;具体保障措施的实施和运作等等,内容多且复杂。通常,古代军人平时和战时的衣、食、住、行、用所必需的军需物资的生产、运作和供给,都可以算作后勤补给的一部分。明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续发展的时代,对边军的后勤补给影响非常明显。与边军后勤补给有关的机构,在中央有户部、兵部、工部,以及同这些部门有隶属关系的宝源局、军器局、兵仗局、太仆寺、苑马寺等机构,此外还有归属内府的鞍辔局、火药局等。在地方,后勤补给主要归于三司、卫所、府州县,以及中央派驻地方的后勤机构如行太仆寺等管理。后勤机构供给的具体军需物资,也是本文涉及的内容。这涉及到粮饷的供给、武器装备的制造和配给、马政等内容。通过对山西边军后勤补给的考察,全面地看待其发展。
其他文献
《明史纪事本末》共八十卷,约五十八万字,是谷应泰(1620—1690年)担任两浙学政时所著,后收入《四库全书》。该书仿宋人袁枢初创的纪事本末体,选取明朝八十件大事编写而成,囊括有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