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测度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区域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总经营面积达1009.8万hm2,是我国东北部最大的天然生态屏障。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长期超负荷采伐木材,使得林区森林结构遭到破坏,加之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林区生态环境呈现出高度的脆弱性。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危及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对该国有林区生态的恢复、重建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内涵,认为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实质是国有林区生态环境应对内外风险因素的度。在定位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内涵基础上,从外界干扰因素和自恢复能力因素两个方面构建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得出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因子排在前9位的依次为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法律法规健全度、无林地面积比重、过熟林比重、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温度、水资源总量、森林病虫鼠害受害率、降雨量;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且生态环境最脆弱的林业局主要分布于松花江林管局和合江林管局。据此,提出了降低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生态环境脆弱性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完善营林抚育管理、发展林区绿色产业以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其他文献
提单,是指由船长或船公司或其代理人签发的,证明已收到特定货物,允诺将货物运指特定的目的地,并交付给收货人的凭证。世界上货物贸易90%以上依靠海运方式完成的,提单是海上运输中使
使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台州市2015—2016年大气PM_(2.5)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研究PAHs的污染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显示:PAHs总浓度为(20.69±4.84)ng/m3,浓度季节变化大小顺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空间变化为商住区>工业区>背景点。PM_(2.5)中PAHs以高环为主(≥4环),占86%。不同季节商住区和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