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看极为广泛的传播,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可和自觉信仰,并转化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究其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得以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有着双向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会实现大众化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符合了时代要求,满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最终转化成为一股巨大的物质力量。也正是如此,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与此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信仰、高度地认可、积极地践行毛泽东思想这一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才有解放战争中人民斗争的滚滚洪流,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梳理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既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重要前提,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取得最辉煌胜利的历史时期。一个非土生土长的思想理论要想避免水土不服,就必须要“本土化”、“民族化”。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实现大众化,中国化是它必然前提、基础。此时期,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为凝聚更加强大的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共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整党运动、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工作、轰轰烈烈的统战工作等,领导革命同志与普罗大众进行了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认同。这些工作既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顺利开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绩效;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生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环节。解放战争期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成功实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方面内容:坚持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活力;注重意识形态建构与维护人民利益的紧密联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武装党员头脑,标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方向;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