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远端胃癌根治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Delta-shaped)和腹腔镜辅助下毕I式吻合术(BillrothI)两种术式治疗下的临床效果,评估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外科同一医疗团队开展的34例三角吻合术和83例腹腔镜辅助毕I式吻合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消化道重建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止痛剂用量(氟比洛芬酯50mg静脉推注);胃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下地活动平均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淋巴结清扫数目;标本上、下切缘长度;术前、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差值;术前、术后6个月总蛋白、白蛋白差值及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平均值等指标,分析三角吻合术与腔镜辅助毕I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的优劣。另比较BMI>25kg/m2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探讨肥胖患者在施行全腔镜下三角吻合术与腔镜辅助下毕I式吻合术两种术式中的利弊。结果对117例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出院后6个月复查,其中三角吻合组1例患者未再复查,腹腔镜辅助BI组4例患者无复查指标。统计得三角吻合组与腔镜辅助BI组两组患者在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标本上、下切缘长度;术前、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差值;术前、术后6个月总蛋白、白蛋白差值及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医疗团队在施行前15例全腔镜下三角吻合在手术时长上明显长于腹腔镜辅助BI组[(254.71±35.38)min vs(200.39±25.01)min P<0.05],在经过学习曲线之后,施行三角吻合术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腹腔镜辅助BI组[(142.07±14.64)min vs(177.79±33.01)min P<0.05]。三角吻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辅助BI组[(87.06±36.72)ml vs(194.01±55.12)ml P<0.05];三角吻合组切口长度较腹腔镜辅助BI组短[(4.09±0.37)cm vs(6.11±1.03)cm P<0.05];且三角吻合术在术后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都较腹腔镜辅助BI组短[分别是(2.85±0.62)天vs(3.28±0.54)天,(7.38±±1.48)天vs(8.14±1.66)天,(4.00±1.56)天vs(6.79±1.37)天,(12.56±1.91)天vs(13.60±1.96)天P皆<0.05];对于BMI>25kg/m2的患者,三角吻合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病率相比于腹腔镜辅助BI组皆存在明显优势。结论在施行远端胃癌根治的手术中,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在其适应症范围内安全、可行;与腹腔镜辅助下毕I式吻合术相比较,全腔镜下三角吻合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对于肥胖患者或腹部前后径较大的患者,则更适合应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