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PC施工总承包模式凭借设计、采购、施工等交叉任务紧密融合的综合特性,成为目前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发展最快的合同模式之一。2018年底我国住建部取消了建筑劳务资质,逐步开展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施工总承包企业也随之迈向转型升级的多元化发展新阶段。在工程建设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成本领先已成为施工总承包企业生存发展并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多数施工总承包企业遵循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重点置于项目前期,即将地区造价指标测算出的目标成本作为责任成本,或置于项目后期,即将项目结算成本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效能,以及制定自有劳务奖惩机制的参考依据。由于项目建设阶段,施工总承包企业与及自有劳务间的非对称信息普遍存在,仅将目标成本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关切,难以有效激励自有劳务主动进行价值创造,促使其站在主人翁立场积极承担成本管理任务。其次,由于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工程项目的完成伴随着项目结算任务的开展,项目成本已完全形成并无法纠偏,企业在该项目中获取的盈亏情况也已成定局。因此,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激励”是施工总承包企业致力于探讨的项目成本管理手段。本文在总结梳理了国内外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激励现状,阐述了传统项目成本管理举措的应用理念,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支撑,聚焦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针对施工总承包企业与自有劳务这一管理者与执行者的关系,分别引入AHP层次分析法以及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案例项目的特点,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自有劳务成本形成的各类因素进行科学地量化赋值及重要性排序,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选取的关键性指标、工程实际成本投入及成果产出数据进行运算分析,通过相对业绩比较,以客观求算结果体现自有劳务的工作效能及努力程度,使施工总承包企业制定项目的奖惩机制渐趋科学,激发、鼓励自有劳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承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及价值创造的任务,帮助施工总承包企业走出“单凭直观数据衡量施工业绩及努力程度”的误区和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