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壳改性吸附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利用茶树资源,促进茶产业发展,同时结合近年来由于氮磷元素过量导致的海洋、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茶籽壳为原料,研制得到一种可高效吸附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吸附剂,为茶籽在含磷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茶籽壳经过酸碱预处理后,以环氧氯丙烷为醚化剂,二甲胺为改性剂,在纤维素骨架上接入叔胺基团,从而得到一种弱碱性阴离子吸附剂。以所得改性产物对H2P04的去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各物料投加量、各阶段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随环氧氯丙烷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30mL时达最大值),后减小;去除率随第一阶段反应温度持续增大(100℃时达最大值);去除率随第一阶段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大(3h左右时达最大值),后基本不变;去除率随二甲胺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40mL时达最大值),后不变;去除率随第二阶段反应温度升高先增大(60℃取得最大值),后减小;去除率随第二阶段反应时间延长先增大(在5h取得最大值),后基本不变。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改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改性条件:表氯醇添加量为30mL,第一阶段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为2.5h,二甲胺添加量为40mL,第二阶段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为5.5h。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扫描电镜及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对所得吸附剂的化学成分、表面形态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改性,茶籽壳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其他杂质基本被去除,但保留了纤维素的骨架,其表面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十分发达。本文采用静态吸附法,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究了溶液pH值、吸附质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四个因素对所得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X1)、吸附温度(X2)和吸附质初始浓度(X3)对吸附剂吸附容量影响显著,并呈X3>X1>X2,所得简化后的回归方程:Y=2.0743+0.1593X1-0.1134X2+0.6222X3-0.0592X32。模拟优化得最佳吸附条件:pH值为10,吸附质初始浓度为50mg·L-1,吸附温度0℃,在此条件下吸附2h,对H2P04-的饱和吸附量可达3.9817mg·g-1。吸附剂对H2P04-的静态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对H2P04-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且为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速率主要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部扩散控制。与未改性茶籽壳相比,改性后茶籽壳对水中H2PO4-的吸附容量大大增加;与活性炭相比,改性茶籽壳吸附剂对低浓度H2PO4-的吸附更具优势。解吸再生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再生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
其他文献
针对在小区景观照明电气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做出了阐述。
重庆至湖北宜昌段川江水系的分布与变迁对长江上游航运、沿岸聚落环境等社会经济均有一定的影响,也是现今三峡库区建设需要认真考察的课题。文章着重对该区域内主要水系的历史
<正>一、把"阿Q"读成"阿鬼"……鲁迅为什么要给《阿Q正传》的主人公取名叫"阿Q"呢?其第一章《序》里是这样解释的:阿Q不仅失掉了他与生俱来的姓,而且也搞不清楚他的名到底是
可燃液体储罐的布置直接关系到储罐区的安全,本文对GB50160—2008与NFPA30—2018两个标准关于可燃液体储罐区布置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为工程设计人员更准确地使用两个标准
自2003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全国各地林业部门都在积极地调整发展方向。葫芦岛市林业系统也紧跟国家林业发展步伐,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调查等
"韩流"以韩国特有的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等大众文化为载体,进入到中国,并且掀起了中国大学生推崇"韩流"文化的热潮。近年来"韩流"愈发流行,不但进入我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从品种选择、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密度控制、植苗方法、幼林管理、病虫防控等方面阐述了油茶早实丰产栽培系列技术,特别提出了油茶幼林摘顶控高、分层拉枝、摘梢控冠培育
对贵州省9个主要自然保护区的大叶蝉亚科昆虫进行了整理,用Sorenson指数分析了各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用Pearson系数分析l『各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性与地理距离、经纬度、
为阐明不同繁殖阶段鹅HPG轴褪黑素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产蛋前期和产蛋期四川白鹅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中3种褪黑素受体亚型(Mel-1a、Me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