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文化产业逐渐凸显出了有别于其他产业的优势。如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具有低污染性以及高度创新性等,并成为具有良好拉动效应的新经济增长点。然而目前为止,文化产业离支柱性产业还有距离,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占比与就业占比上尚有较大差距。同时文化产业的强外部性效应也对政府的更有力、更有效支持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补助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作用?本文选取已上市的文化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切入,讨论分析政府补助影响文化类企业绩效的相应机理,探索该如何进行补助,以及补贴给谁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进而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有效支持。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补助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政府补助政策,试着从政府直接给企业注入资本、激发企业的科研创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等角度探索政府补助影响文化类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在理论分析结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连续性及科学性的原则,经过筛选,选取了 2012~2016年72家文化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构成面板数据。并以企业所有权性质、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所处地区为调节变量,以企业规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的净资产增长率以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控制变量,对政府补助是否能够影响企业绩效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助能够促进文化类上市企业绩效的提升;国有文化类上市企业相较于非国有文化类上市企业,在使用政府补助提升企业绩效方面稍显不足;企业所处行业会影响政府补助与文化类上市企业绩效的关系;政府补助与文化类上市企业绩效的关系不受地区因素的影响。基于理论、现状以及实证研究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应该坚定政府补助文化类企业的方向,但在具体的方式与对象上还可以进行更多的优化。比如,可以将管理者绩效纳入政府补助的考核指标;通过行业调查员了解企业的真实数据,从而确定补助对象;通过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政府补助的发放;引入社会资本,增加政府补助资金的来源;对不同文化行业进行细分政府补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