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亚油酸改善肥胖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后期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全球发病率日渐增高而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指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同分异构体,其中c9,t11-CLA和t10,c12-CLA两种异构体是最主要的成分。研究证明CLA能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减肥降脂、抗氧化、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但其分子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其中PPARα和PPARγ两种亚型参与调节多种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在能量平衡和代谢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目的:  分析共轭亚油酸对肥胖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小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共轭亚油酸通过PPARα、PPARγ、SREBP-1c等核转录因子通路调节CD36、ACC、FASN等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将c9,t11-cla和t10,c12-cla等量混合后喂给鼠龄18个月雄性肥胖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小鼠(db/db小鼠),测量小鼠体重、饮食摄入量、空腹血糖含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等。HE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改变和脂肪酸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PARα、PPARγ、CD36、CHREBP和SREBP-1c等基因表达水平。  细胞实验:以空白组和亚油酸处理组为对照,分别用50uM c9,t11-cla和t10,c12-cla处理HepG2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PARα、PPARγ、CD36、ACC等基因表达;通过细胞转染敲低PPARα、PPARγ后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改变。  研究结果:  (1)共轭亚油酸能减少db/db小鼠饮食量,有效减轻小鼠体重,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  (2)共轭亚油酸能有效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提高糖耐量。  (3)肝脏病理学切片和油红染色结果表明共轭亚油酸能减少肝脏里脂滴累积,有效改善脂肪肝。  (4)共轭亚油酸能增加PPARα蛋白表达、并通过降低PPARγ基因表达而降低CD36蛋白表达。共轭亚油酸显著性抑制FANS基因表达,可能是通过降低SREBP-1c蛋白表达而实现。  (5)共轭亚油酸能增加ACC磷酸化水平,细胞内乙酰辅酶A浓度升高,抑制脂肪酸合成,增加脂肪酸氧化。  (6)共轭亚油酸能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表明共轭亚油酸可能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  研究结论:  两种共轭亚油酸同分异构体混合物能够明显改善肥胖糖尿病小鼠脂肪肝,降低空腹血糖,提高糖耐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PARγ基因表达而降低CD36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对脂肪酸吸收;降低SREBP-1c蛋白表达而抑制FANS基因表达,减少脂肪酸合成;增加ACC磷酸化水平,抑制ACC活性,减少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此外,共轭亚油酸可能通过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蛋白表达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文献
桑叶的乳汁中含有高浓度的糖类似生物碱,如:D-AB1、脱氧野尻霉素(DNJ)、1,4-二脱氧-1,4-亚氨基-D-核糖醇等,对α-葡萄糖苷酶(EC.3.2.1.20)具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抑制β-呋喃果糖苷酶(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