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食源性病原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疾病暴发模式从局部范围集中式小暴发向全社会范围以散点病例组成的大暴发转变的情形下,为有效识别大暴发,一系列旨在识别、追踪食品微生物传播途径的溯源分析方法应运而生。为了满足当下快速、高通量检测的需求,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相关的参考物质相对匮乏。我国根据管理机构的不同将参考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区分为标准物质(GBW)和标准样品(GSB),其中有证参考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CRM)特指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标准样品是衡量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标尺,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口岸监管、食品安全生产及监督部门的各级实验室以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食源性微生物检测即用型标准样品的研制,有助于解决目前国内食品微生物检测存在的参考物质不足的难题,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样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摆脱食品微生物检验对国外标准样品的依赖。针对我国适用于肉毒梭菌和创伤弧菌检测的质粒定性标准样品以及斯坦利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缺乏的现状,本论文研制了含A型、B型、E型、F型毒素基因的肉毒梭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和创伤弧菌vvh A型、vcg C/E型、16S r RNA A/B型、Bt2/Ser E型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分别建立了肉毒梭菌和斯坦利沙门氏菌多重双启动寡核苷酸-PCR(DPO-PCR)体系,并将4种肉毒梭菌毒素基因质粒定性标准样品、4种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及斯坦利沙门氏菌核酸标准样品应用于食品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含4种肉毒梭菌毒素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验证后各制备成质粒标准样品冻干粉450管。参照GB/T 15000.3—2008《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系列标准的要求,根据随机函数随机抽取12管,参照GB 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对肉毒毒素基因质粒定性标准样品进行PCR定性检测;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质粒样品的浓度,质粒含量结果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结果显示分别以4种肉毒梭菌毒素基因质粒定性标准样品为模板,均能扩增得到大小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且扩增条带单一;电泳检测显示质粒样品条带完整,无降解;质粒样品定量统计学分析表明F值均小于F临界值,表明样品管间无显著差异,均匀性良好,符合预期目标。由于温度是影响质粒标准样品运输过程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4°C、37°C、45°C三个温度模拟质粒样品运输温度条件进行质粒样品的短期稳定性分析,分别在第1、3、5、7、9、11、14天取3管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在每个取样时间点,以质粒定性标准样品为模板,均能扩增得到大小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且扩增条带单一;电泳检测显示质粒样品条带完整,无降解;根据GB/T 15000.3—2008/ISO Guide 35:2006《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稳定性研究采用线性拟合作为基本模型,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斜率不显著,说明质粒样品未观测到不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肉毒梭菌毒素基因质粒样品能在4°C、37°C条件下稳定保存14天;在45°C条件下保存9天,样品仍保持稳定。除了运输稳定性,还检测分析了质粒样品的长期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在-20°C条件下,分别在第1、2、4、6、8、10、12个月时,取出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质粒样品在上述每一个时间点,均检测到目的基因且电泳条带清晰,质粒样品电泳条带完整,定量检测t检验未观察到不稳定性,说明样品在-20°C可稳定保存至少12个月。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丹东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及其他有相关资质的8家单位联合定值,结果显示该4种质粒标准样品与预期一致。综上,构建了符合商业要求的肉毒梭菌毒素基因质粒定性标准样品。(2)参照肉毒梭菌毒素基因质粒定性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研制了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首先构建了创伤弧菌毒力vvh A基因及分型vcg C/E、16S r RNA A/B、Bt2/Ser E基因的4个重组质粒,经测序验证后制备成质粒标准样品冻干粉各450管。参照GB 4789.44—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创伤弧菌检验》对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进行PCR定性检测;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质粒样品的浓度,并进行定量分析。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样品管间无显著差异,均匀性良好,符合预期目标。短期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创伤弧菌质粒标准样品能在4°C、37°C条件下稳定保存14天;长期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创伤弧菌质粒标准样品能在-20°C条件下稳定保存至少12个月。上述结果表明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国家定性标准样品的要求,为创伤弧菌的快速、高通量定性鉴定和分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物质。(3)建立了斯坦利沙门氏菌的四重DPO-PCR检测体系,与传统PCR方法相比,该方法在49°C-58.5°C退火温度条件下均有较好的扩增效果,条带清晰,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达到0.7 ng/μL。利用该技术在95份食品样本中检测出2份阳性样品,经传统培养法验证,均为阳性样品,说明该技术准确可靠。由此,建立了灵敏度高且速度快的斯坦利沙门氏菌检测体系。(4)建立了肉毒梭菌四重DPO-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以肉毒梭菌毒素基因质粒定性标准样品为模板的DPO-PCR体系在53.6°C-62°C退火温度条件下均能扩增出四条目的条带,灵敏度达到0.002 ng/μ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15份食品样本的适用性检验中,检出率为100%,说明所研制的肉毒梭菌毒素基因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实用有效,并且所建立的四重DPO-PCR检测体系为肉毒梭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5)为了检验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参照GB 4789.44—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创伤弧菌检验》的检验方法,将4种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作为阳性对照,用于检测鱼类、贝类等10份海鲜类样本。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检测出1份阳性样品,经传统培养法验证其确为创伤弧菌。由此,证明本论文所开发的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潜力,为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本论文研制了适用于食品中肉毒梭菌和创伤弧菌快速检验的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并在食品检测中验证了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GB4789的实施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质粒定性标准样品的建立,省去了阳性对照病原菌的培养步骤,既节约了成本,又保障了食品检验机构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构建了肉毒梭菌和斯坦利沙门氏菌的DPO-PCR体系,为此二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省去了多基因检测的繁琐操作,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食品中肉毒梭菌、创伤弧菌和斯坦利沙门氏菌的高效快速检验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同时有利于提升我国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肿瘤手术病人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9月在我院手术室行外科手术的肿瘤住院病人1 1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并随访至病人术后72 h。以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输液性静脉炎分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病人外周静脉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期刊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包含了多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应以“趣味化”为鲜明特征,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的形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认知内驱力、提升运动技能学练质量,更好地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耐久跑在跑单元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单一化、反复性的练习方式,会削减学生练习的激情,影响耐久跑练习质量。笔者通过“跨学科的游戏”启迪
期刊
智能发电技术的研发需要充分利用机组运行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现有的基于稳态运行数据的数据挖掘方法缺乏对机组变负荷动态运行的信息挖掘能力。为此,将一段时间内某电厂机组动态运行数据根据负荷、气温(送风机入口风温)划分二维区间,计算不同负荷、气温区间的运行数据的平均值,然后从实际运行数据中减去其平均值,获得运行数据的动态分量,并计算出所有运行参数动态分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给出了总煤量、NOx生成量,以及总煤量
期刊
层状LiMnO2在第一个充电过程即可发生层状向尖晶石结构的转变,使得该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无法得到实际应用. Li-Birnessite具有较大的层间距,且层间结晶水作为层间支撑,可以缓解充放电过程中层状向尖晶石的结构转变,从而提高其结构稳定性.然而,先前报道的Li-Birnessite通常具有较低Li含量以及Mn空位、无序乱排等结构缺陷,导致层状到尖晶石的相变无法得到有效抑制.本文通过Mn3O
期刊
如何超越现代性政治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共同探讨的主题。黑格尔以警察、同业公会、等级议会作为“中介”调和二者,但这样只是把市民社会的结构性矛盾转移到国家内部,形成国家对市民社会的管制,其本质上是“调和”而非“解除”矛盾。马克思则倾向于让矛盾和斗争彻底公开化,通过使作为经济领域的市民社会上升到政治性存在,一举消灭形式国家。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期刊
由于火电机组运行过程复杂,难以通过机理模型进行精确分析和应用;机组运行状态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同运行参数与运行特征间的数值回归分析困难。针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火电机组运行参数及优化效率间的偏回归分析方法,以通过二次风量调节降低NOx排放的应用为例阐述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首先利用数据驱动分析手段,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复合工况参数与NOx排放间的复合基础回归模型,利用基础模型进行单因素驱动分析,得到NO
会议
为研究高温造成的热损伤对花岗岩在不同应力阶段声发射特征及破裂机制的影响,本文对25、200、400和600 ℃热损伤花岗岩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并进行了实时声发射监测,分析了不同应力阶段热损伤花岗岩峰值频率、上升时间/振幅-平均频率(RA-AF)数据分布特征以及能量集中度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温度热处理后花岗岩单轴压缩的应力阶段可以依据声发射发育特征分为:Ⅰ裂纹压密阶段、Ⅱ裂纹萌生及稳定发育阶段、
期刊
目的 研究探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74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术后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7天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IL-10、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
期刊
针对区县涉水项目审批中水文复核计算传统方式短板制约日渐突出的问题,以杭州市临安区涉水项目审批平台为试点,设计并开发区县级涉水项目审批数字助手。针对地区特点进行计算方法提炼和参数取值,系统化集成区域内碎片化存在的水文复核计算内容,构建设计暴雨、设计洪水、水库调洪演算、设计水位、建筑物超高、涉河桥梁分析共6个水文复核计算模型工具,以规范化的流程辅助审批人员快速进行复核计算。各模块采用微服务架构进行组合
期刊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全域子宫内膜纹理分析对早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51例早期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生化、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16例和恶性组35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37例和测试集14例,对所有图像的全域子宫内膜提取4 185个纹理参数。在训练集中使用快速相关的特征算法、最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