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脲脲原体生物群PCR-CE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在NGU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6982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在微生物分类学上归属柔膜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脲原体属。其分为两个生物群,分别为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biovar 1)和生物群2(biovar 2)。溶脲脲原体可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但是溶脲脲原体在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中的致病性是存在争议的。1999年,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成为一个单独的种,命名为细小支原体(Ureaplasma parvum),而溶脲脲原体生物群2保留原来的命名,仍称为溶脲脲原体。因此在生物群的水平上来研究溶脲脲原体与NGU的关系似乎更为恰当。目前,在临床检验中,大多采用培养法检测溶脲脲原体,而培养法培养时间长,而且还不能区分溶脲脲原体的两个生物群。溶脲脲原体的两个生物群在mba基因(Multiple Banded antigen gene)、16SrRNA基因、16S-23SrRNA基因、脲酶基因等基因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溶脲脲原体的两个生物群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溶脲脲原体的两个生物群。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高分辨率、快速、敏感、能自动化的高效分离检测技术,可用于核酸的分离及检测。目前,PCR-CE已被广泛应用到微生物检测领域。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应用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一种PCR-CE检测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不同人群尿样中的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2进行检测,探讨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与男性NGU的关系。方法:合成针对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2的mba基因的引物UMS-125、UMA-226,其中引物UMA-226用荧光物质FAM标记5’末端。使用这对引物对溶脲脲原体的两个生物群进行PCR,然后将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依据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2扩增产物长度的差异,利用毛细管电泳的高分辨率的特性,对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2进行检测。我们对这个PCR-CE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的评估,并且将毛细管电泳与常规的琼脂糖电泳方法进行了比较。此外,
其他文献
看孙九江先生的作品,有一股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那一幅幅山水风情画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令人动情,引人深思。  孙九江,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長;中国田园画会理事,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保定画院山水画工作室副主任;北京画院杨延文入室弟子;荣宝斋画院马海方工作室画家。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并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孙九江的家乡位于太行山北部山区,他热爱那里的一草一木,熟
期刊
读润生先生画册,能感觉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有自己的审美见解。中国山水画家历来有将自然山水拟人化的传统,画论中多有“应物传神”“穷理尽性”的论述。“应物”即是描画事物,穷理则是事物的特殊性,古代画家强调绘画要表现精神,而所谓“传神”则是要用笔墨的气韵来表现的。润生十四岁习蕊,师承刘知白先生,刘先生乃苏州画家顾彦平的入室弟子,知白先生山水功力极深,深得米氏云山画法之髓,而润生先从其师学艺,自然懂得气韵
期刊
目的:依被检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类别,评价迭代重建算法(简称迭代算法)低管电压大螺距(high-pitch)肺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期刊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是Bradham等在1991年用亲和色谱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发现的;由349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38kDa。CTGF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