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200万的青年卒中患者。据目前资料显示,青年卒中占所有卒中的15%~18%左右。相较老年患者而言,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更加复杂,而且,青年缺血性患者卒中后可伴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此外,卒中后高致残率及精神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并可加重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青年卒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阐明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故此,我们对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加以分析,为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连续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2019年6月入院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并显示与临床症状相符的责任病灶。入组对象不包括TIA、医源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同期收集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 调查内容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有无睡眠障碍;(2)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冠心病、卒中家族史;(3)个人史:吸烟、饮酒史、口服避孕药物史、特殊药物接触史、冶游史;(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血凝、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缔组织病抗体、肿瘤标志物、寄生虫抗体;(5)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心脏及颈部动脉彩超、心脏发泡实验、头颅CT及头颈联合CTA、头颅MRI及头颅MRA;(6)神经功能状态评估:入院时NIHSS评分。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及非方差齐性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一般资料共连续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2019年6月入院的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其中男143例,女37例,男女比例3.86:1,年龄18~45(36.8±6.4)岁;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50例,其中男114例,女36例,男女比例3.17:1,年龄18~45(35.4±7.1)岁。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血浆红细胞计数、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病例组和对照组间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对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和房颤的组间分布尚无差异(P>0.05)。3 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单因素χ2检验的结果,将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同时加入性别因素进行校正,自变量筛选采用Enter法,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OR=6.93,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5.55,P<0.01)、吸烟(OR=4.46,P<0.01)、肥胖(OR=4.26,P<0.05)和高血压(OR=3.39,P<0.05)。4 病例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IPSS分类采用IPSS方法对病例组的18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结果显示122例(67.8%)青年卒中患者伴有一个(或以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75例(41.7%)患者伴有IPSS分类的一种危险因素,其中慢性全身性疾病(13.9%)和脑动脉病(12.2%)是最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类。5 病例组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采用TOAST分型标准对病例组的18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103例(57.2%),心源性卒中2例(1.1%),小血管闭塞23例(12.7%),不明原因24例(13.3%),其他病因28例(15.6%),包括烟雾病16例、动脉炎5例、结缔组织病5例、动脉夹层1例、淀粉样变1例。6 病例组IPSS分类和TOAST病因分型的比较IPSS方法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类主要为: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个)、慢性全身性疾病、脑动脉病和心源性疾病。TOAST病因分型结果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他原因型、不明原因型、小血管闭塞型。7 IPSS分类和脑梗死影像学特征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7.1 IPSS分类和多发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IPSS分类和多发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疾病和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P<0.05)。7.2 IPSS分类和非轻型卒中相关性分析根据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IPSS分类和非轻型卒中之间尚无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肥胖和高血压是青年缺血性卒中重要的传统血管危险因素。2、国际儿童卒中研究(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troke Study,IPSS)分类可用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