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二粒小麦活性1Ay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SDS-PAGE对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2n=4x=28,AABB)高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检测发现,在133份材料中有55份(41.35%)表达1Ay亚基。鉴于1Ay亚基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AABBDD)中不表达,而在野生二粒小麦中表达的普遍性,以普通小麦川农16为母本与野生二粒小麦杂交,应用分子生物学与细胞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如下: 1.
其他文献
本文于2003~2005年连续3年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品种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群落学一般特性、草群结构状况、种间竞争特点、生物量积累速度、群落生理特性等。结果表明: 1.整个
本试验选用“绿宇特”、“GR911”、“辐选01”三个木薯优良品种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分别在无性培养系建立,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四个阶段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无性培养系建立阶段 在冬季、春季、夏季三个季节选取三个木薯品种的茎段进行培养,对污染率、腋芽萌芽率和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木薯最适宜选取春季生长的茎段进行培养,幼嫩的外植体灭菌效果好。MS+B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