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加速喂入技术的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系统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国产喂入量7kg/s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方面存在的喂入不畅及脱粒不完全的问题,本文采用预加速脱粒技术,设计了由切流脱粒滚筒和横轴流脱粒滚筒组成的新型7kg/s稻麦收获机脱粒系统,在切流脱粒滚筒内进行作物加速和部分作物的脱粒,在横轴流脱粒滚筒内完成剩余部分作物的脱粒和分离。达到了喂入畅通、降低脱粒损失率和提高脱粒效率的目标,不仅提高了稻麦收获机的喂入量,而且结构设计也更加紧凑。本文以切流+横轴流脱粒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脱粒系统结构设计、脱粒分离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脱粒过程仿真分析及优化、样机制造与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脱粒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设定的配套动力132 kW及整机宽度2750 mm,基于预加速喂入技术,对脱粒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了切流滚筒、轴流滚筒及相应凹板筛的参数,依据计算结果构建了三维模型,为小麦、水稻的收获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为后续仿真分析和试验检测奠定计算基础。2、利用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对建立的脱粒系统模型进行了线性静态结构分析,计算了惯性载荷对脱粒系统的影响,找出了结构的危险点,对其优化,消除破坏性影响。应用模态分析研究了脱粒系统振动特性,在脱粒系统发生振动故障时,可依此进行诊断和预报。3、以作物在脱粒室内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借助EDEM软件,进行了脱粒过程的滚筒与作物的高速碰撞过程的模拟,获取了脱粒系统运动学特性,为试验分析奠定基础。4、当脱粒系统的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趋于合理时,以上述参数为依据进行了样机制造。分别开展了小麦与水稻的收获试验,开展了基于预加速喂入技术的试验研究。以总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和籽粒含杂率为试验指标,检测样机性能,验证设计合理性及仿真分析准确性。试验表明,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河流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双重属性,健康的河流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气候变化影响和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好流域有限的水资源,维护好健康的河流生态,不仅需要对流域进行常规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还需要进行河流的生态调度。泗河作为山东省沂沭泗河流域典型的横跨“山丘-平原”的大型河流以及入南四湖的重要水质保障河流,由于流域内引蓄水的增加以及沿河市、
近年来,受农业耕作、工业化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表覆被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显著变化,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这种改变首先体现在地表水热状况的变化,进而影响流域产汇流机制,使得径流在时空上重新分配。探索土地利用变化条件下的水文过程响应目前已成为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对管理规划水资源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山东中部的肥城盆地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探究了肥城盆地土地利用
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较复杂,在我国北方岩溶分布区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以济南趵突泉泉域直接补给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钻孔与地层、地下水水位、水质、温度、同位素、电导率等数据监测资料,结合示踪试验和已有钻孔的定深水质取样测试,在地下水动力场、温度场、化学场角度对地下水流动系统分级要素进行识别,选取剖面对地下水流动系统进行分级,并分析不同级次流动系统平面
脂质是植物代谢的能量来源,是细胞膜的结构基础,也是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脂质需要从合成场所转移到靶标点发挥作用,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BP)家族起到了运输脂质的作用。ACBPs具有一个保守的酰基辅酶A结合(ACB)结构域,有助于与脂质结合并在真核细胞中转运。ACBPs在多种植物中的功能已经被报道,但在玉米中尚未得到充分阐明。本次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系统进化、亚细胞定位、胁迫处理及区段关联分析等方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