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与重“异”?——孙致礼《呼啸山庄》重译本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其中译本不下二三十种。有趣的是,孙致礼教授分别于1991年和2011年两次翻译了该作品,并于1993年和2014年分别付诸北岳文艺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出版。孙教授的这一重译现象颇为值得研究。  本文拟以“重译假设”为切入点,利用安托瓦纳·贝尔曼的“翻译分析”的变异倾向及其所倡导的“直译”来考察两个译本。文章主要关注的问题是:这一重译个案是否符合“重译假设”所说的,后来的译本更加贴近原文?若符合,那么为什么会相符?若不符,两个译本又是什么情形?贝尔曼关于翻译的“否定分析”有十二种变异倾向。文章运用到的变异倾向主要有“高贵化与俚俗化”、“短语及习语的破坏”、“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澄清”等。“高贵化与俚俗化”是指译文风格发生变化,译者有可能以原文为“原材料”进行发挥,运用优雅或是通俗的译笔改写原文;“短语及习语的破坏”则是原文习语破坏掉了,只翻译出意义,没有翻译出原文表达中具体的意象;“方言网络的破坏或奇异化”主要是原文中方言网络极易遭到抹杀,传统上的保存方法是将其奇异化;“澄清”是指译文往往指明原文中未指明的内容,译得比原文更加清楚易懂。贝尔曼提出翻译的“肯定分析”来抵消变异倾向带来的影响。他说的直译是贴近作品的字面,他认为这比还原意义更为重要,而且可以保存原文特定的能指过程。  通过考察发现,新译本的“变异”程度较小,而且多表现出直译的倾向,即更加贴近原文,大致符合“重译假设”。文章继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译本更加贴近原文(亦即更异化)的可能原因。首先,译者的翻译策略逐渐由追求“形神皆似”转变为“异化为主,归化为副”,更加注重异质的传达。其次,读者对翻译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品位与之前有较大不同,不少读者更加喜欢偏重异化的译文,这样他们可以领略到更多的异国风味。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者的翻译策略。再次,目的语文化规范变得更加宽松,对于外来的事物(包括文学作品)更加具有包容性,所以更注重原汁原味地保存外来文学的“洋味”。译者有更大的选择余地采用更为异化的策略。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对重译现象研究以及文学翻译批评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很多变量导致学习者呈现出个体差异。其中,歧义容忍度已被发现对外语学习有显著影响。同样,外语学习焦虑也是影响语言学习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且自从Sa
《野性的呼唤》这部动物小说是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叙事技巧,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小说主题的成功典范,其叙事风格具有重要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小说在中国也广受欢迎,针对小说翻译
口译笔记在交替传译中是一项重要的记忆辅助工具,大量的实验都在研究交替传译中口译笔记的语言,基于不同语言组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将口译笔记语言与符号相结
无铅钎焊方法现已成为环保型电子产品封装中的关键性技术.在几种替代选择的合金中,结合考虑了其他合金如Sn-Zn-Bi,Sn-Cu,Sn-Bi-Ag等,确认Sn-Ag-Cu合金族为无铅钎料的首选.通
201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迎来十周年。十年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中国西部地区也在吸引外商投资方
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西方汉学的重镇,自二战初始便将目光投向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于不同历史时期出版了形象迥异的中国现代小说翻译选集。这些选集凝结了几代海外汉学家的心血,展
为了迎接无铅时代的到来,不少半导体公司正趋向选用预镀镍-钯金(NiPdAu ppf)涂层的引线框架,以简化生产工艺.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仔细考虑NiPdAu涂层上金焊点的质量、其与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