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方式可靠辨识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出行方式的可靠辨识研究是基于“四阶段法”进行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城市交通规划与管控、优化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面对日益丰富的交通出行方式,既有出行方式辨识研究所使用传统的人工问卷调查数据和手机GPS定位数据存在数据获取成本高、数据样本有限等问题。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交通出行方式辨识研究提供了低成本、大样本的数据来源。现有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辨识出行方式的研究多采用基于规则的模型、机器学习模型以及统计分析模型这类确定性模型,存在对交通出行特征的不确定性考虑不足、对非完备手机信令数据的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交通出行特征的时间特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解决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交通出行方式可靠辨识问题,形成交通出行特征时间特异性量化表征、考虑交通出行特征不确定性的出行方式可靠辨识模型构建、面向非完备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方式辨识三项成果。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交通出行特征提取和时间特异性分析。有效的交通出行特征提取和出行特征时间特异性表征与分析是进行出行方式可靠辨识的重要前提,现有的出行方式辨识研究从手机信令数据中提取的出行特征类别局限于出行行为特征,且对于出行特征的时间特异性分析不足。基于这两点不足,本文一方面根据手机基站位置和手机用户的信令数据从交通环境属性、出行者个人属性和交通出行行为属性三个角度提取了多维交通出行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出行时长特征分布特点和出行速度特征分布不确定性,构建了量化交通出行特征时间特异性的指标,明确了各类出行方式的时段分布特点,为后续出行方式辨识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考虑交通出行特征不确定性的出行方式辨识模型构建。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不同和交通工具的物理属性不同使得各类出行方式的出行特性表现出诸多不确定性,该部分基于先验知识全面分析了出行方式特征的不确定性,综合信息论意义和概率论意义上交通出行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结论,构建了可靠的出行方式特征因果关系网络,完成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出行方式辨识模型构建。模型总体的辨识正确率较为理想,对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的把握较为准确,可以为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方式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出行方式辨识模型的鲁棒性分析。移动通信硬件设施布设水平和通信过程的不稳定性使得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交通研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手机信令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缺失,因此评估不同完备度数据场景下模型的性能对可靠辨识出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部分基于现实中手机信令数据可能的缺失情况,通过组合多维交通出行特征构建了三个不同完备度的观测数据场景,验证了所构建的出行方式辨识模型的鲁棒性,并重点分析了三种交通出行行为特征对于出行方式辨识正确率的影响,挖掘了出行方式辨识过程中的关键出行特征,相关结论为使用非完备观测数据进行出行方式可靠辨识指明了方向。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更加准确地把握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特征,为发展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制定交通出行方式结构优化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建立了植物性食品中氟化物的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法,并对不同基质中氟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对GB/T 5009.18—2003第三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中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不同基质的称样量范围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方法的定量限,并对准确度、精密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在0.20~1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程的斜率及相关系数均符合测定要求;称样量范围优化为2.5~5.0 g(茶叶基质0.2
期刊
目的:探究红汁乳菇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为原料,通过热水提取获得红汁乳菇多糖LHP,进一步纯化得到LHP-1和LHP-2,对其基础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抗生素诱导小鼠模型,研究LHP对小鼠体重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结果:LHP-1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质量比为3.44∶61.10∶1.22;LHP-2主要由甘露糖和葡
期刊
目的动脉溶栓治疗与传统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gov、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动脉溶栓治疗与传统方法治疗CRAO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发表的时间截止为2020年5月14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使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入组563例CRAO患者。2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治疗的C
期刊
将72%的氢氧化钠溶液在高温下熔融提取土壤中氟化物,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物。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2μg,土壤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7.5%,符合标准方法的测定要求。土壤标准物质GSS-3和GSS-8,其测定结果分别为244.7 mg/kg、558.0 mg/kg,相对误差为-3.30%~-0.53%,相对标准偏差为1.7%~3.0%,较国标法测定的相对误差-5.
期刊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测定茶叶中氟离子含量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是不同前处理浸提方法的相对浸提效果并不是很明确。通过对酸、碱、超声和热水四种不同的浸提方法进行比较,探究茶叶中氟离子浸出的最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的氟离子浸出量最高,达到了111.4μg·g-1。热水浸提的最佳条件是60℃下浸提30 min,适合批量茶叶中氟含量的测定。
期刊
将钨钼矿石样品用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混合熔剂在高温下熔融,加入沸水在超声辅助下浸提熔块,大量金属元素被沉淀除去。分取适量体积的上层清液,加入柠檬酸钠溶液调节离子强度,用酚红做指示剂,将溶液pH调节至7±0.2,用三乙醇胺为缓冲溶液,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测定。实验表明:人工计算和仪器直读两种方式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仪器直读测定精密度稍好且测定的速度快;标准加入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保持一致,方法无
期刊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常用的测定氟含量的方法,高温水解是目前标准中规定的测定煤中氟含量的前处理方法,但该前处理过程操作繁琐、费时,为了实现快速测定煤中氟含量,对前处理过程进行研究,利用碱熔融煤样,并与高温水解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碱熔法中样品量和氢氧化钠比例、灰化温度及时间、熔融温度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煤中氟含量测定的影响,确定了碱熔法的实验条件,同时讨论了方法检出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结果
期刊
<正>1病历报告患者男75岁,右眼突发性视物不见4h于2008年4月来诊,右眼视力光感/1m,眼底检查可见右眼视网膜水肿,黄斑区典型樱桃红斑(图1),急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图2):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极为迟缓,至造影晚期仅有视网膜动脉节段性充盈,确
期刊
视网膜下注射人胚胎干细胞是治疗视网膜变性的一种有效术式,该术式对医生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稳定维持能力、安全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主从式机器人的视网膜下注射系统,辅助医生完成视网膜下注射操作。构建从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然后进行视网膜下注射手术运动分析,确定从手机器人的运动要求。建立主手和从手机器人之间的运动映射关系,依据运动映射关系推导建立远程运动中心(RCM)点位置调整运动、
期刊
氟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其在土壤环境中含量过高或缺乏均会导致人体内氟含量失调,影响人体健康。大量含氟废水被排入地下水体,氟垃圾被直接掩埋,会严重污染土地资源,造成地方性氟中毒。对土壤中氟含量的测定与管控十分必要。基于碱熔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设计了使用碱熔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钙含量的实验,并分析了该实验在过程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