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们一直在探索能够促进个人或组织知识管理的机理问题,知识的社会文化属性成为知识管理研究过程中的新的焦点,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知识管理新的组织形式,支持着个人或组织的知识转移和共享。然而在中国,特有的酒席文化模式承载了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知识的有效传递和知识的转移是知识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隐性知识,它很难通过正式的网络进行有效的传播,而隐性知识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存在形式。组织所拥有的大多数都是隐性知识,不容易交流和共享,这主要是因为隐性知识具有不可编码、非结构性、与特定组织密切相关、高度个人化特征,传播和转移的难度较大。人际互动、沟通和面对面交流、知识的交流和转移都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在中国,酒席文化模式已被认为个人和组织知识转移与分享的平台,酒席文化社群主要强调的是松散的且非正式的社群结构。本研究以具备酒席社群特征的社群成员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企图了解酒席文化模式的结构以及酒席文化模式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通过理论演绎、构建模型等一系列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并综合运用SPSS分析软件,深入分析酒席社群中隐性知识转移的机理,以期能够对如何培养有利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酒席社群是带有某种期望的个人与在某专业领域具有社会资本的个人临时组成的,为发展专业、解决专业问题、交流或创造专业知识的一个非正式的弹性空间。酒席文化范式具有以下特征:ba,面子(网络位置、网络规模),情感(网络范围、联系强度),信任(网络密度、中心性)、互惠。酒席文化模式的发生顾名思义要在非正式的场域,中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并且在具有维系社会网络关系作用的方面具有全社会文化的普适价值。第四,从社会资本的角度上,酒席文化提供了相同的认知侧面,它是共享的行为符号,共享的语言,有着共享的故事。社会资本是在人们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诸如社会关系网络、信任、社会规范等因素他们有助于行为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通过对250名酒席社群成员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酒席文化社群内社会资本的结构,并探讨了社群不同构面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是在ba环境的作用下,面子、情感、信任、互惠这四个维度构成的;酒席社群对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受到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社群年资等方面的不同影响。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各个维度与隐性知识转移显著相关,即酒席社群内社会资本的面子、情感、信任、互惠对酒席社群成员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