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采自国内外的15种海参分别分析了其骨片形态、可溶性蛋白含量、多糖含量和线粒体16S rDNA序列多样性,以期为这些海参的快速鉴别、开发利用及系统进化关系研究提供基础依据。15种海参的骨片形态学比较表明,15种海参的背脊部骨片类型包括桌形体、扣形体、穿孔板、杆状体、C形体和花纹样体6种,其中10种海参存在桌形体和扣形体,6种海参存在穿孔板,5种海参存在杆状体,C形体在绿刺参和棕色等刺参2种海参中发现,花纹样体仅在绿刺参中观测到。利用骨片的种类就可以区分多数海参,如果再结合海参不同骨片的相对比例可将15种海参完全分开,同时观察还发现,海参骨片形态特征相当丰富,即使同一类型骨片,其细微特征仍存在明显不同,说明利用骨片形态特征进行海参的快速鉴定是可行的。采用三种不同处理(0.1mol/LNaOH、0.1mol/LHCL、dH2O)获得15种海参的可溶性蛋白,检测表明,海参碱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酸溶性、水溶性蛋白含量,三种处理方法获得的仿刺参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3.917%、0.203%、0.243%。碱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具疣拟刺参(4.129%),酸溶性蛋白含量和水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均是二色桌片参(0.424%、0.790%),黄乳海参三种方法获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0.776%、0.1%、0.07%)均为最低。15种海参的多糖含量比较表明,黄乳海参的多糖含量最高(32.61%),黑乳海参的多糖含量最低(4.98%),仿刺参的的多糖含量仅为8.31%。巴比妥琼脂糖电泳检测不同海参多糖的电泳行为以反映各海参多糖的种类,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墨西哥等刺参、红腹海参、墨西哥海参、糙海参等海参多糖电泳谱带出现一条清晰的主带,仿刺参、绿刺参、加州拟刺参、棕色等刺参等海参多糖电泳谱带除主带外还出现明显的拖带现象,说明这些海参的多糖种类比较复杂,还有待进一步分析。10种海参的线粒体16S rDNA采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序,获得大小为566bp的序列,利用DNAsp4.0分析比较10种海参的碱基组成、各碱基变异位点数、插入或缺失位点数,并采用Mega4.0分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发现10种海参富含AT碱基,A+T的含量平均为57.0%,不同种海参间发生碱基转换、颠换及发生插入或缺失变异的位点数差异很大,10种海参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7-0.316之间。所得结果与GenBank中10种海参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用Mega4.0和PAUP*4.0b10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16S rDNA序列的差异可以将分属于海参科与刺参科的海参完全分开,瓜参科的两个种与刺参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对不同海参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同属于刺参科的仿刺参与加州拟刺参和具疣拟刺参关系最近,同属于海参科的格皮氏海参与白尼参属的蛇目白尼参和图纹白尼参亲缘关系最近,而同样为海参科的墨西哥海参则与红腹海参关系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