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特征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智能车辆普及的时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已然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环境下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由于驾驶员对此功能在智能车辆上的接受度与满意度较差,而驾驶员作为系统主导,对车辆行驶进行最直接的动态控制,所以必须要考虑其特征及影响。因此,在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功能设计时,将驾驶员行为特征作为考虑便显得至关重要。在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研究中,结合驾驶行为特征设计个性化的自适应巡航系统控制策略,同时将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作为系统设计要求,是现阶段个性化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研究的关键。本文以真实道路环境下的驾驶行为特征为依据,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控制策略进行设计。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车辆纵向动力学系统建模首先,通过CarSim构建出车辆纵向动力学系统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出车辆纵向动力学系统逆模型,同时制定了驱动与制动系统切换准则。经联合验证,所设计模型具备良好的纵向动力学响应特性。(2)驾驶行为特征分析与辨识首先,进行典型城市道路工况下的实车试验,对20名驾驶员进行该场景下的实际跟车行驶数据采集,并从中选取能够反映驾驶行为特征的关键参数;然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出三种不同驾驶风格类型;最后,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了驾驶风格识别模型,并完成其有效性验证。(3)个性化自适应巡航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对实车采集到的不同驾驶风格下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选用体现驾驶行为特征的参数:跟车时距和跟车停止距离,建立出不同的跟车安全距离模型,并结合不同驾驶风格下对车辆纵向加速度期望的差异性,设计了上层控制算法;同时考量了跟随性、安全性等多个因素,构成多目标约束下的系统控制算法。(4)系统验证与分析设计了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实际应用场景中最为典型的几类工况:定速巡航模式、跟车模式以及前车循环模式,利用CarSim和Simulink二者构成的联合仿真实验平台对设计的系统控制算法进行验证。此外,将线性二次性最优控制下的纵向控制系统决策算法作为对比。经验证,本文设计的个性化自适应巡航系统控制策略符合驾驶行为特征,改善了车辆驾乘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其他文献
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文本开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使得文本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如何挖掘出文本数据的规律和隐藏的主题结构,成为机器学习领域的热门问题。主题模型在文本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建模可以有效的挖掘出数据中潜在的主题结构。但是传统的主题模型在面对极短的文本(如社交媒体帖子)时,由于文本数据少、上下文
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ICV)的飞速发展,ICV正大量涌入人工驾驶车(Manual Vehicle,MV)车流之中,交通流混行态势逐渐成形。混行环境下异构
光谱分析是人们探索物质结构与特征的有效手段之一,光谱分析是通过分析物质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光谱等的特性,进而鉴别出物质的成分,确定它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其中,
由于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及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非晶合金相比传统合金所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使我们对于钛基非晶合金的性能以及应用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因此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和高转矩密度的特点,因此被广泛运用于车用轮毂电机,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一台75k W的永磁同步轮毂电机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电机的
特征选择是特征工程领域中子集筛选的一种框架,是一种NP-难问题。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很多领域中都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数据成为了一种重要资源。为了高效利用数据,从数据中挖掘有效特征就尤为重要。特征工程首先将客观数据编码为特征,特征选择便服务于特征的筛选,其旨是剔除特征集合中不相关及冗余的特征来减少模型训练的时间,提高模型预测的精确度。因此特征选择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数据预
十七世纪,开普勒将彗星尾部的偏转归因于太阳辐射,从而使人们注意到光力。如今,光力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光学捕集、使用高度聚焦的激光束操纵微观电介质物体甚至单个原子和
不利的交通荷载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了国省干线公路路面病害日益趋于复杂化以及严重化。然而,我国研究人员分析路面力学响应时通常采用沥青混合料材料的静态模量,对其本构属性
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在某些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创新能力存在不足,以及区域创新效率依旧并不理想,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并不密切的问题依旧突出。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联结高校和科研机构相互合作,以便更好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以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协调区域间均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梳理
针对轮胎胎侧中胺类防老剂迁出引起污染变色的问题,本论文将具有优异老化性能的饱和性硅橡胶(VMQ)和具有优异疲劳性能的不饱和性顺丁橡胶(BR)并用,对其共硫化特性、微观结构